晓兵
记得笔者在甲A进行的中间阶段,曾写过一篇文章,对当前职业联赛中的炒风给予了描述,如果本人没有记错的话,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对这一现象,持肯定态度的,起码是不曾有过反感,然而时过境迁,也不过是数月有余,同样是谈这个问题,心情却是绝然不同的,因为此时此刻,笔者内心深处是非常沉重,甚至几乎近于窒息,要问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依笔者之见,恐怕还是与目前的“炒”风太盛不无关系吧。
回想去年亚洲十强赛期间,中国足球似乎对炒字并不是很在意,当然也就谈不上重视了,随着球队战绩不佳,日本、伊朗、沙特等国频繁更换主教练的时候,而同样是“掉了链子”的我们却如同姜太公钩鱼,稳当的让人不可思议,即使连局外人都看得出来的问题,而我们有些所谓“腕儿”却能做到视而不见,兀自岿然不动,这也许应当归结到“炒”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根本就不曾想过“炒”为何物的阶段,这个阶段,现在想来,是以葬送了中国足球法兰西之梦为代价的,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说同不“炒”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即当断不断,遗害无穷。
然而时间推移至今天,痛定思痛的中国足球好象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球队的失败是与炒不炒教练息息相关的,一旦球队的战绩不尽人意,那么不用再考虑什么,“炒”你没商量。于是呢,聘书下得也象飘雪花儿一样,满天飞,什么巴西、克罗地亚、韩国,总之只要是人家信誓旦旦地说能让球队脱胎换骨,就要,而一旦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时,又“炒”他不含糊,一时间,在中国甲A的赛场上,教练却成了主角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走马灯似地上演着一出出闹剧,令人啼笑皆非、无所适从,搞不懂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唯有一点儿是可以看到的,那便是这个情节颇象少时常玩的一个游戏:几个小孩子在一起过家家。这种感觉很显然是不好的,因为既然同孩子们玩儿的一样,实际上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事实上,我们的足球也不是仅仅搞了一两年,就是冲击世界杯也已经是好几次了,按道理说绝不应当再象如此不负责任、随意,凡事都应该有个前因后果、循序渐进,而不该像这样孩子气。关于教练问题,自有那么多的专家去考虑,这里不用我们去拍脑袋,但凡事都讲究一个度,过火了,总是不太好的。当初我们当断不断,耽误了中国足球的前程,是个错误。现在我们却逆其道而行之,就是好事吗?
中国足球在发展的过程中,象吃这种走极端的亏已经很多了。再者说经过本届世界杯之后的阵痛,我们也应该真正悟出点儿什么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让中国足球早日腾飞,那就更不应该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该低下头来,踏踏实实地作些事,这才是正理儿。而那些凭一时一己之意气,奉“炒”字为上策的作法,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从长远来看,对中国足球的发展也是有弊无利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