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塬上的农业县合阳,近年来却在电容器的研制和生产方面连连爆冷门。
全国第一台高原并联电容器在这里问世,密集型大容量并联电容器等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7大类50多种规格的电力电容器在这里推出。作为生产厂家的合阳电力电容器制造有限公司,已成为机械工业部定点电容器专业生产基地。他们的系列产品被命名为“陕西名牌产品”,有5种产品通过部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家公司的前身合阳电容器厂,是个由70多名职工起步的县办小厂。小厂能成大气候,一个重要秘决就是他们重科技,重人才。用公司董事长贾志革的话说:“市场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掌握先进技术的人”。
该厂建厂初期,公司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一度陷入困境。为了招贤纳士,贾志革走西安,上北京。当得知原西安电力电容器厂科技人员张浩奋病退在广东阳江县老家的消息后,独具慧眼的他认定这是个人才,于是便三下广东,把张浩奋请了回来。到厂后,张浩奋被聘为总工程师,连家属五口人的吃、穿、住、行、用,贾志革也全包全揽。诚心变知心,爱心换成果。1982年,第一台高原并联电容器试制成功,在西藏羊八井托网运行,顺利通过专家鉴定。随后,张浩奋总工程师运用了3000个数据写成的《论高原并联电容器的设计基础》、《开发密集型并联电容器的实践》论文,在捷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震动。从此,合阳电力电容厂的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经济指标直线上升。
尝到了“聘用一个人,救活一个厂”的甜头,老贾的信心更足了,目标更大了。于是,《科技兴厂十年规划》形成了,他一方面奖给张浩奋总工程师住房一所,同时积极为张总提供大量的科研设备和技术资料;另一方面更加求贤若渴,广揽人才,不断充实科研队伍。先后聘请了北京供电局、安徽中四所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工程师担任公司常年技术顾问,收集信息,进行课题攻关。近年来,老贾为公司招进30多名大专毕业生,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企业培养人才。他们从公司选派15名优秀工人到西安交大、哈尔滨电工学院深造,并请来专家自办厂内培训班5期,培训青工600多人次。随着企业技术力量的增强,企业的生产和研制工作不断上档次,跃人了“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1994年,企业经济技术效益综合指数达到491.5%,列全国输变电行业第一。近两年来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该公司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去年销售收入3559.3万元,向国家缴纳税金408万元。
(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