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赤心干工作 热肠待工友

——记眉县河底道班班长李增印

2023年10月07日

文/杨文军王惠宁

有一个憨厚朴实的汉子,任宝鸡公路总段眉县河底道班班长,他任道班班长21年来,把一个不起眼的养路道班创建成省公路局“全优道班”,省总工会“五爱班组”、“质量信得过集体”,本人曾获得宝鸡市政府“五一金鸡奖章”,先后46次被省政府、省公路局、市交通局奖励和表彰。

他的名字叫李增印,已年逾不惑。1979年,27岁的李增印在铁路工作岗位上已奔过了9个年头,家中爱人体弱多病,组织上将他从百里之外的铁一局调到了离家较近的眉县公路段。

他走进了眉县横渠道班,摆在面前的是一辆“服役”多年的“老爷车”,一所破旧不堪的道班房和一段12公里的次等路。首当其冲的是组织赋予他的两项重任;一是任道班班长;二是在超役路上创优良路,实现全优道班。他深知这两副担子的份量,更懂得顽强拼搏定能到达理想彼岸的真谛。一张铁锨,一把铁镐,一上路就是10多个小时。饿了啃几口馒头,渴了喝几口河水,困了扒在翻斗车方向盘上歇一会儿再干。烈日当头,李班长带领横渠道班10名道工紧张地完成着5.5公里油路的铺筑任务。

1989年7月,一场罕见的大暴雨,使眉县霸王河河水猛涨,洪水汹涌而来,肆虐着田地住舍,威胁着公路桥梁。县段组织人员正在桥上巡逻,突然发现桥墩和护岸有两个大水洞。不好,桥墩有危险!李增印和其他人找来几根麻绳接起往腰间一栓说:“我下去看。”刚跳下水,就被一个浪头打过桥眼,大伙急忙把他往岸上拉,他火了,大声喊:“别管我,拿草袋来”。话音刚落,他又抱块石头潜入水底,摸清了桥墩位置,浮出水面喊:“快递草袋!”一个、两个……百拾斤重的草袋,往下整整递了48个。险情排除了,桥墩保住了。坐在岸边直喘息的李班长,胳膊上腿上却被碰撞的血迹斑斑……

为12公里油路养护李班长不辞劳苦,20年如一日,夜以继日地劳作着,补坑罩面,浆砌补强,疏通涵洞,清理塌方,他精修细养,综合利用,竭尽全力付出自己的心血汗水,使公路的技术等级一年上一个新台阶,1986年河底道班首批被省公路局命名为“全优道班”。李班长本人也被市政府授予“先进班组长”。

李增印的愿望实现了,而且河底全优道班的殊荣连续保持了12年。但成功的背后他也有苦涩和酸甜。他顾了养路没休过节假日,有人计算他比别人加班多于3年的工作时间。他照顾不上未成年的儿女和多病的妻子,顾不上料理那四口之家和5亩责任田。1996年班上养护的路段要实现GBM工程,他只顾给沿路群众做工作搞拆迁,可自家果园里成熟的苹果,无劳采摘却被偷光了,家庭损失了2000多元。妻子到班上来边诉说边涕哭,他只能耐心的婉劝。同志们已不止一次看到李班长尴尬的场面。

河底道班条件艰苦,吃水要从6公里以外的桥口拉运,到这里工作的青工留不住,老职工不安心,他为了让同志们更多的感受道班“富家”的温馨和幸福,热爱公路养路事业,李班长带领一班人独辟蹊径,集资修建10间门面房,承接外协工程,拉运装卸货物,开荒种菜,4年“三产”创收达10万余元。他将19890元投入公路养护,弥补费用的不足,为道工配了雨伞、床单、桌椅和自行车,还使职工年均收入增加了2000元。李班长把职工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罗建成儿子结婚资金短缺,他援助500元;张恒仓家修房子,他援助1000元,还将自家准备盖房用的500页小瓦用拖拉机送到家;总段周家庄收费站董晓军患重病,他闻讯后捐助200元。李班长源源不断的感情投资,使同志们倍感道班“富家”的温暖。他们感动的说:“我们有这么好的班长还有啥理由不好好干!”

上篇:赈灾热线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9/1998091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9/10/25213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