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国际名牌服饰大量涌入国门。可是,当你稍微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些品牌显赫、价格昂贵的国际名牌服饰,其产地有不少却在国内,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
记者近日上街逛商店,在西安各大商场、专卖店看到,法国某系列产品中袜子是北京产的,T恤是广州产的,皮带的产地则是苏州。而金利来、佐田洋服等日前在陕西市场上销售的不少国际名牌,产地也多在江浙、广东一带。
国际名牌服饰“产地本土化”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这是因为服装加工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必定会从高成本区向低成本区转移,特别是中国,市场大,劳动力相对廉价。这些国际名牌厂家巧妙地加以利用,势必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但“本土化”给厂商、代理商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却并未能使消费者可享价格实惠。本土化的国际名牌服饰价格仍是“国际化”的。稍加留意,就会看到市场上同一档次的国际品牌服饰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名牌,有的甚至高出好几倍、上十倍。据报载,在市场上一件“华伦天奴”T恤的价格,几乎接近一台54cm西湖彩电。
这种产地本土化而价格国际化的背离,拉开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距离,使广大的工薪阶层无力消费。西安一些名牌专卖店“门前冷落车马稀”,有的甚至不得不关门了之就是受到的“惩罚”
与此同时,一些眼光独具的国际名牌服饰经营者已经看到了这种背离,并且成功地利用这一契机大做文章。浙江鳄鱼制衣有限公司是新加坡国际鳄鱼恤有限公司在国内设立的合资企业,他们为降成本不设专卖店,将每件衬衫价格控制在180至200元之间,与国内名牌衬衫雅戈尔、富绅等处于同一档位,由于价廉物美,已迅速成为民生、唐城等大商店的抢手货。
综观上述现象,起码有三点启示值得借鉴:一是对于国际名牌而言,若想走入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不“降尊纡贵”势必自断财路;二是在国内外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处于低迷中的陕西乃至西部服装行业在质量上下功夫,迅速创出可资抗衡的名牌已到“十万火急”关头;三是先期登陆东南沿海的国际名牌厂家和南方国内名牌厂家受当地劳动力和其他成本上涨因素影响,势必将生产要素逐步内移,这是社会分工和经济规律制约的必由之路。抓住和利用好这些契机,亟应提到陕西服装企业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上来。
本报记者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