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阳
华阴人说话音重字真,一板一眼象秦腔的唱词道白,须音乐鼓点相伴方能人耳。
外地人听不惯,觉得土,土的掉渣儿。一如深埋地下千年万载的出土文物,只能远观而不能近看。当地人却习以为常,倒象是名人雅士一般,撇一口地道的华阴“板板腔”,夸岳庙的古老典雅,赞华山的雄伟险峻,讲李白当年怎样倒骑毛驴辱县令,说赵匡胤如何一棋输华山。远方来的观光客听的入神入画,象庄子闻道孔子闻乐,神情专注留连忘返——足见其拙中之巧矣!
后来到乡下采风,满耳都是土腔土调,且平音少而仄音多。比如把“咋”念“作”,把“打”念“贼”,把“那个”念成“奶哥”,“干啥哩?”念成“干索哩?”等等。说话时人皆鼓腮撮嘴,似乎很费气力。再看华阴之地形,东为土塬西归平川,南依华山北临渭水,其形状有塬有川有山有河有沟有崖有坎,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人居之处,皆用石墙土坯圈住,称之为堡或寨。用于御敌防寇,保家安民。虽说年代久了,只剩下残垣断壁,却仍不失当年之神韵。由于交通不便且闭关自守,造成保守落后之恶果。表现在言语上,难免粗俗憨拙。
为求佐证,又去县城“体验民情”。那时华阴县城古旧破烂,还不如现在一个乡镇。一条街道通到底,半个小时可打一个来回,土路土墙加土房,一旦车马驶过尘土飞扬,半天不见人影。真不知此地民众是怎么生活的?找人寻问,说话口音与乡下人无异,一口纯而又纯的华阴土语说的有板有眼错落有致,使人在亲切之中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如今那一切已成为过去。勤劳朴实的华阴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把华阴建成一个以旅游业为龙头,集工农牧渔商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而那古朴独特的方言韵调,也几乎为“官话”(普通话)所替代。不过仍有不少人保持着对家乡口语的偏爱,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