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山
今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全流域大洪水,以及万众一心抗洪的英雄壮举,给全国人民上了生动一课。人们看到,在党中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军民团结奋斗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同时也强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巨大破坏和不重视环保、防灾的可怕后果。
大灾过后,陕西人可能会想,陕西历来多旱少洪涝,防灾不一定急,那么,陕西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不!千万别忘了,陕西还有一害在越来越多地威胁着我们,那就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一词普通人比较陌生,其实几乎人人却能感受到。西安的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全国闻名,汽车驶过和平门十字南面时车屁股一翘的地方,就是横贯市区十条地裂缝之一。它引起了横跨其上的二千多间房屋裂缝。骊山华清池五间房南面的山体滑坡正在治理中,因它威胁着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的安全。大雨过后,汽车司机和乘客都知道到陕南去常遇滚石和泥石流堵截公路,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宝成、宝天铁路多次因塌方而中断行车。略阳狮子山——凤凰山有滑坡迹象,危及县城上百个单位、2万多人的安全。宝鸡市北山出现滑坡险情,危及中山路以北10万人安全,现正在治理中。据神木县矿管局统计,该县镇煤矿采空区塌陷面积已达4000多亩,涉及28户、100多人搬家,4个矿井报废或无法生产,一个库容2万立方米的水库报废。这些都是地质灾害。
陕西省地质矿产厅环境处最近的一份地质灾害调查材料称:陕西省地质地貌复杂多样,黄土高原的土渗水性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陕北和关中黄土台塬地区是崩塌、滑坡高发区;秦巴山区谷深坡陡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构造、岩石、自然资源开发等因素影响下,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随着陕西社会经济的发展。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斜坡失稳变形现象日益突出,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发生率增加,已成为全国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根据已掌握的资料,目前全省有地质灾害点近3000处,处于蠕动变形阶段具有潜在危险的灾害点近2000处。去年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55次,死伤8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80多万元,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正如天还会下暴雨,长江还会发洪水一样,陕西还有地质灾害。大自然会带来灾害是必然的,人类不可能完全制止的。但人类必须预防和积极治理自然灾害,否则,就要得到大自然的惩罚,会受到更大的损失。
长江如果不是上游生态环境变坏,中下游围湖造田,不会有这样大的洪水灾害。同样,人类工程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毁林开荒会加大雨水渗漏,修路、开矿、建房、开挖了坡脚或使坡体加载,开矿爆破,矿坑塌陷、随意堆放弃碴及排水不当等,易加快冲蚀和滑体不稳,都容易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和加剧地裂缝活动。陕西吸取长江抗洪的经验教训,就要加强防灾害意识的宣传,改善生态环境,健全防灾机构,在大型开发项目实施时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和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加强监测、巡视和预报,适时进行有效治理并提高治理技术水平。
凡事“预则立”,陕西地质灾害多,不可不防,也不能等受到惨重损失时才重视防。
长江已经告诉了我们。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