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胜林
在深圳,有一个叫宇宙的电子老企业,企业效益不太好、不少新办的同行企业便想高薪从该企业挖人才。但面对丰厚的薪金,竟没有一位技术员、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动心离开企业。这是企业决策者实行“情感”管理的结果。
原来,这个企业的党、团、工会组织很早就成立了一个“爱心”小组,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职工家庭不和,“爱心”小组便有人上门“拉家常”,充当“和事佬”;职工生病,“爱心”小组组织人员上门送医、送药、帮家务,照顾得无微不至;职工上班忙,买菜难,“爱心”小组便联系菜农送菜到生活区;职工出差,孩子上学没人接送,“爱心”小组派人帮忙接送;大龄青年结婚难,“爱心”小组帮忙牵线搭桥当红娘。这种“心灵感应”,让职工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企业员工都是兄弟姐妹的气氛,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进而大大地激发其为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他们认为,现在企业虽然困难点,但在这里工作感到舒心,只要企业上下齐心,团结一致,企业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时下,谈起企业管理,厂长、经理们都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什么岗位目标责任制,什么计件计酬、奖勤罚懒,什么厂长聘科长、科长聘工人等等,不一而足。其实,这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而富于更深一层内涵的“情感”管理却往往被企业家们所忽视。“情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说制度上的管理是硬管理,那么“情感”上的管理则是软管理。一般来说,企业只有制度、“情感”两手抓,软硬兼施,职工才会视厂为家,悉心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群策群力,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只抓制度管理而忽略“情感”管理,只管经济效益而不关心职工生活,企业领导与普通职工之间便会存在着感情断层,工作上处于“你给钱,我干活;给多钱,干好活;给少钱,随便干”的状态之中,尽管每月的工资、奖金不少,还是难得人心,一旦有条件更好的,他们便会离去,带走的不仅是技术,有时,还会带走企业的“秘密”。不少企业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因此,愿更多的企业决策者都能从宇宙“情感”管理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