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大山深处的“导游夫妻”

2023年10月07日

□文/王燕军

(一)地处秦岭与岷山交汇处的甘肃遮阳山,自然景观极妙,洞天秘幻,曲径通幽。在宋明两朝,这里就是盛极一时的旅游区。

7月的一天早晨,我们从漳县县城出发,沿甘川公路西行。透过车窗,只见千峰竟秀,山连山,山套山,简直是个山的世界。不知过了多久,小吉普终于到了遮阳山。“让我为您背娃娃吧,上山保证不让她摔一下,绊一下!”刚下车,一位模样俊俏的山里妹子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开始听了她这话真想笑,因为笔者和“老伴”都是30岁不到的年轻人,又是旅游爱好者,难道还背不动个3岁的娃娃?还要请个女子当“保镖”?

当时本想婉言谢绝,忽然,我和妻子几乎同时发现这么俊俏的“导游”衣裤竟打满了补丁!一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妻子笑笑说:“好吧,反正我们两个进山也挺寂寞的,咱们就一起去玩吧?”其实,她是出于一种同情心。

“我们可是工薪阶层阿,钞票不多!我逗趣说。“没关系,给多少钱都行,不给钱也没啥!”山里妹子真诚地说。

一走进山,只见青松如涛,野花如泼。扑鼻清香,沁人心脾。人象穿行在巨幅画廊中。再往前走,幽深的峡谷中溪流潺潺,瀑布重重。“哎呀!”穿越一条溪流时,妻子忽然一声惊叫,差点落入水中。再看水中的石头,光滑异常,且距离不等。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水中,让人望而生畏!

女“导游”却让我吃一惊。只见背着娃娃的她,身体像只轻盈的燕子,在水中光溜溜的石头上行走如飞,潇洒自如。“象这样的溪流,一路上要过36条呢!”她极轻松的一句话,把我们惊得目瞪口呆!

她说她家有7口人,公爹、公婆、小姑子、丈夫和两个孩子。家里有15亩地,山上人向来靠天吃饭,近几年连续干旱,有时连种子都收不回。去年还算不错,15亩地打了2000斤麦子,不过粮仍不够吃。她只好靠背娃娃挣点钱买粮,不然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

她说定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而遮阳山所在的漳县,又是定西的“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就可想而知了。最让她犯愁的是,6岁的儿子到9月份就要上学了,至今她和丈夫还没存够孩子的学费,况且小家伙那衣服也旧得实在穿不成了……。

她说山顶上有块小草原,那里有她丈夫和她家的那匹马,他负责送游客下山,因为下山的小路马基本可以走。由于遮阳山的知名度不高,游客不多,所以丈夫的“生意”常常很清淡。有时城里人骑了马,欺负他老实,还常常不给钱。所以,朴实忠厚的“牧马人”,平时也只能挣个“油盐酱醋”钱。

(二)据史料记载。遮阳山是一处名符其实的古老旅游名胜。大约早在唐宋时期,就游客如云了。此山曾显赫一时。到了康熙年间,因皇上的一位宠臣离休后来此隐居,在遮阳山方圆40里树立界碑。禁止百姓进山砍柴、放牧,此后逐渐与外界无路可通。最终被人们遗忘。直到近年,当地政府才发现这一“人间仙景。”所以,我们和这位叫刘素兰的“背娃妹”,才有了这次惊心动魄的登山大“历险”。

当来到一个叫“含石”的洞口时,我暗暗吃了一惊。只见四周乳云秀峰,前方没有一条路。唯一能通行的,就是高出地面约1.5米处岩石上的一个小洞,这洞最多能容两人躬身通过。“导游”几乎没费什么劲儿,背着孩子“蹭”地一下就跃上了洞口,眨眼间穿过山洞放下孩子,又来接应我们。拉着那只纤细而有力的手,真让男子汉感到汗颜。

驻足乱石滩间,只见两边石崖直指青天,中间一线天开,缕缕细流从中穿过,几个龟石横卧水中。行在“门”中寒气袭人,浓雾弥漫。大声呼喊,回声袅袅不绝,令人感到阴森恐怖。前面就是‘天梯’峡,险得很,走路一定要当心!”山妹子提醒说。

这“天梯”果然名不虚传,两面巨大的石崖有时较宽,有时几乎靠在一起,宽仅1米余。峡内坡度陡峭,脚下到处乱石,极难攀登。“导游”说,“天梯”长1000多米,上了“南天门”方到山顶。听听这名字就够吓人的!

小刘背着孩子,羚羊般攀登在乱石惊空的陡峭小道上,不久便大汗淋漓,接着衬衣也湿透了。我拖着妻子不停地往前爬,只觉得气喘如牛,胸口像塞了团棉花,那滋味真是欲生不能,求死不得。好在“天梯”右侧有条长长的铁索,要不然真是寸步难行。那路的确太险,若不小心踩上活动的石头,极有可能滑入深谷!

由于遮阳山正处在开发期,这1000多米的“天梯”还没修一级台阶,所以除了岩石就是乱石。且越往上小路越陡,这时孩子吓得哭起来,后来竟不停地挣扎着要从她背上下来。

攀登时,“导游”险象环生,让人暗中为她捏把冷汗,但每次都有惊无险。她说她从小就在这山路上走,熟悉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他背过的小游客最大的十二三岁,绝对不会出问题。

此时,气喘嘘嘘的妻子早没了旅游兴致,她说,小刘啊,孩子的性命就交给你了!这时我体会到她那句“不让娃娃摔一下、绊一下”的承诺的份量。

在“天梯”中“历险”2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南天门”。

(三)出人意料,这山顶上竟是一片草原。7月在内地正是火燎燎的季节,而这儿却宛似早春时节,蓝天白云下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芬芳。

忽然,原野上一人骑马飞驰而来。“导游”说这是他丈夫小许。他在草原上搭了个小屋,平时和马就住在这里,做为妻子的“接力站”,专门护送游人下山。小伙子挺精神,头发和小胡子向上卷曲,颇像前苏联电影里的“哥萨克”骑兵。

妻子和女儿小鸟似的笑着上了马,牵着马带路的他也一脸兴奋。“骑兵”说,他叫许品科,今年26岁,他的“导游”媳妇看着像个大姑娘,实际年龄却比他大一岁。媳妇比男人大,这在山里是很正常的事。

下山的羊肠小道,虽然没有大危险,但妇女和孩子若不骑马还是够呛。到了山下心里感激异常:大山深处若没这小两口一路护送,我们一家无论如何,也无法领略这西部奇异的自然景色。我掏出100元钱很不好意思地说:“别嫌少,我这个坐办公室的实在太寒酸!”没想到“导游夫妻”却很吃惊。她说从没人给过这么多钱,她决不能收。经再三推辞,年轻夫妇只抽了一张10元人民币。她说做人只能挣良心钱。

我打开几瓶“八宝粥”感谢他们。男人感激地喝着,媳妇却小心地把盖子盖了起来。她说趁休息,她想为我们在山上拣点野蕨菜,这是当地特产,很好吃,直到走时,那“八宝粥”她仍没喝。妻子悄声对我说:“她舍不得喝,肯定是留给孩子的!”我的鼻子不由地一酸,差点流出眼泪来。

(四)他家有两排房子。前排是土墙茅草屋,墙壁很黑,一眼就能看出是六七十年代的“作品”,里面住着他的父母和妹妹,小两口和孩子住在后面一排低矮的砖瓦屋里,这房很新,她说是他俩婚后奋斗五年,存1000元钱盖起来的。“导游”夫妻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是再挣1000元钱,翻新父亲的房子,不然那老屋就有塌的危险!

灯光下“导游”越发显得光彩照人,她说山外的世界一定很美,可惜她只去过几十里外的漳县县城。她说丈夫第一次看见城里的女子穿裙子,羞得走路连头都不敢抬。在那里,他们第一次,也是长这么大唯一一次吃了半只烧鸡。在夫妻俩看来,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食物。

她说,她根本就算不上导游,城里人叫她“背娃妹”。其实,有时候不仅是娃娃,就连中学生甚至成年游客都需要帮忙。

夜深了,孩子们早已熟睡,我们仍在兴致勃勃地交谈。提起时下人的“焦点”话题——发财,“哥萨克骑兵”却显得极平淡。他说遮阳山这个国家级森林保护公园里,不仅有珍稀植物,还有豹、苏门羚、香獐、蓝马鸡等数十种珍禽异兽在此栖息。少数不法分子找到他说,“老外”最喜欢这些玩艺儿,只要偷猎一些,立马就能发大财!但听到这些话,就会当着人家的面骂:“你这人不是好东西!”

看得出小夫妻很恩爱,尽管日子过得极清苦,他们却觉得活得很幸福、很充实。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四城会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10/1998103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10/30/26968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