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新格
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报纸广播直着脖子喊“形势大好,不是小好”的时候,全国老百姓却一步一步走向贫困的深渊。
后来实行票号,一切生活的必需品全部凭票购买,猪肉凭票,肥皂凭票,蔬菜凭票,碱面凭票……凭了票也买不着。每一个生产单位都在闹革命,城市居民日常所需的一切,也就象多米诺骨牌似的,因为买不到这个而必然买不到那个,循环短缺,越演越烈。
有一段时间,忽然缺了电灯泡,规定每半年每户人家凭票买一只15瓦的灯泡,可市场上哪见灯泡的影子。居民们整日提心吊胆怕自己家中的灯泡坏了。每天全家一吃过晚饭,连碗筷也顾不上刷洗,赶紧钻入被窝,熄灯睡觉。睡不着便在黑暗中躺着,为的是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灯炮是许多家的太阳,买不到灯泡也买不到蜡烛,甚至买不到火柴。
各种东西都要票,最多时达上百种。每个家庭总得选出一个最能干最精明的人来管理票证,不能有丝毫差错。如果有差错就可能延误全家人的生计。比如,若家里的票证丢了,政府绝对不给补发,只好四处央告亲戚朋友匀些出来,否则无法活下去。再比如,你排队买菜,把菜票忘了,错拿成肥皂票,今天一天的队白排了不说,家里可能一星期没菜吃。
最头痛的算是排队。那阵子许多人的腿劲和脾气练出来了,因为从早到晚,买任何东西都得排队,短者几小时,长者十几小时,没有腿劲和耐心行么?如果你排了十几个小时,等得死去活来,刚到你面前,东西没有了,让你明天清早,你找谁去发脾气呢,还不如自己闷闷地走人了事。有些家庭专门安排了排队人员,或者哪一类东西归哪一个人排,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都有不同分工。
谁家中有白糖红糖就算是最高级的补品了,令人羡慕得很。因为白糖只有刚生下的婴儿才给配一斤,红糖是生了孩子的母亲才能有一斤。后来,医生反复申诉肝炎病人必须吃糖,否则病永远不会好,肝炎病人这才享受一斤白糖。一时间,得“肝炎”的人爆增,人人都称自己得了肝炎,反正能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医生。这让人不堪回首的一幕终于过去了。目睹如今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不由让人生发出无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