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娜
今年以来,我国市场价格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的下跌趋势,引起各方议论和关注。
如何看待物价持续下跌态势?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有关专家最近对此作了分析研究,认为当前我国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状况改善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前几年价格过度上涨后的自然回落,不会引起全国性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一般而言,价格总水平的平稳运行和轻微下降,有利于对企业形成竞争压力,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更有利于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社会的稳定。
但必须看到,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走低,也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使企业的赢利减少,经济效益下滑,亏损加剧。同时会使消费品市场活跃度降低,生产性投资风险加大。总之,它会严重影响投资意愿,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就业水平。
造成我国价格水平持续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总供给能力迅速提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商品的生产能力已经整体步人相对供过于求的局面,而随着商品生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机制便自发地拉动价格下降。其次,是我国近几年抑制通胀的成效,是对前几年不合理价格上涨的“矫正”,是价格对商品实际价值的正常回归。第三,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各国货币大幅贬值,造成人民币相对之下升值,削弱了中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加剧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并导致价格进一步下降。第四,如今消费者已成为市场的主体,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增加,抑制了即期消费。面对货源充裕、价格竞争激烈的消费品市场,人们又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带动了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滑。
专家认为,虽然我国目前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是改革中从未遇到过的,但这只是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与西方国家历史上出现经济危机时期的通货紧缩有明显的不同。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箫条和通货紧缩时期,其物价的下跌与经济周期的下降联系在一起,物价与经济同向下降。而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7%,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还要加快,全年将实现8%的增长目标。
根据这份权威性的研究分析,预计今年后几个月和明年物价下降趋势将减缓,估计明年下半年可能出现价格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