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农博会“红”了杨凌城

2023年10月10日

11月7日,杨凌城秋阳高照。

一大早,四乡八镇的人们像流水般地向城里涌来,再加上外市县来的一辆辆大巴、中巴。杨凌,9时以后就成了人的世界。

这是第五届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所带来的边际效应。

农博会门口,一位叫党玉锁的农民告诉记者,他们大荔县范家乡范家村统一组织了60多人,到农博会上“寻宝”。

党说,自家种了10亩苹果,指望这园子过日子;去年把二亩秦冠砍了,今年的8亩红富士卖不上价钱,实在熬煎人。

他说:“现在靠笨经验行不通了,过去把地里的柴柴草草石头瓦块弄干净就行了,如今没有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好品种要吃大亏哩。”

虽然农博会门票5元一张,但入口处仍在间断的限制进人。

人太多了。

全场417个摊位,涉及农林牧副渔果蚕桑,药材花卉水产农机等农业方面的十八般武艺。据我们了解,在过去几十年里,6万多科技人才从杨凌走向全国,5000多项农科成果在这里诞生,累计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本届农博会取得开门红,当日成交近四亿元。

个个摊位前挤满了观看的,咨询的,购买样品的人,使来自省直及各地市县展团的代表们忙得不亦乐乎。

最能引起参观者关心的事,还是商品附加值高、销路好的品种、项目。泾阳县太平乡农民常德宏销售梨枣苗的摊位前,被围得严严实实;展出的梨枣样品,形状如梨,几乎有一个鸡蛋大小。常说,梨枣具有梨和枣的双重味道,市场前景好,这几天咨询和购苗的人络绎不绝。西安天鹰食品机械技术有限公司,干脆把18米长,重达几十吨的粉条粉丝生产线搬到现场操作演示,吸引了不少观众。

会场里红红火火,会场外的“场外交易”亦热闹非凡。

通往西北农大的道路旁,专家教授们上街为参观者答疑解惑,参观者围住他们所敬慕的专家,问个没完。请教完专家后,便三五一堆聚在一起,开起临时现场经验交流会。

一位穿黑茄克的农民说,他想搞套袋苹果,但国产套袋质量差,不能用;进口套袋价格高,买不起;就拿日本产的“柴田屋”套袋来说,每个两毛,一棵树需400——500个,光套袋就需80——100元,成本太高了,根本无力承受。科技虽好,但作为个体生产者的农户来说,投入产出账还是要算的。

农博会给与会者带来了现代科技和丰收的希望,也给杨凌这个文明的城市带来了商机和生气。杨凌特产枣糕香气扑鼻;捏面人的小锣直钻耳膜;街两边,手提电喇叭的人三五步就是一个,站在凳子上兜售防寒服皮鞋袜子枕巾被面床单,吃穿日用无所不包;区民政局不失时机,在街中心办起了福利有奖彩券;还有一个拍卖行亦开设了一场书画拍卖;唱大戏的也支起了台子,锣鼓铿锵;各式各样的广告单满天飞,见人就塞。

据我们了解,农博会期间街两边摊位收费60——80元,每天还要交各种税费。看来农博会带给杨凌的不光是科学技术,他使杨凌——这个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更加朝气蓬勃。

农博会“红”了杨凌城。本报记者 韩庚 通讯员 焦小宁

上篇:围绕院校工作中心开展工会工作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11/1998111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11/10/28749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