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慎上电视

2023年10月10日

尚继英

今年年初,当《中国青年报》记者问新当选的总理朱镕基“您对我们新闻界有什么期望”时,朱总理转过身一边与新闻记者握手,一边说:“少宣传我。”

“少宣传我”虽只有寥寥四个字,却落地有声,重似千金。他不仅要求新闻界的朋友们要经常把笔头镜头向下,对准基本群众,也给广大公仆提了个醒儿,告诫他们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处理宣传自己与宣传人民群众的关系。

我们常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自然也是我们宣传工作的主要对象。然而,别忘了,宣传工作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而“喉舌”就得听从“大脑”使唤。在官本位思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多宣传自己的好处,恐怕没那个当官的不懂。所以,头头脑脑们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近水楼台来一个喧宾夺主也不过是囊中取物的事。

说这话也并非无稽之谈。你看有的人,不当官则可,一旦到了那个位置上就要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特别是电视里要有影——要说上电视有瘾成癖,一点也不过分。下乡下厂到基层,开会剪彩搞接待,伸胳膊动腿都得兵马未动,摄像机先行。

实际上,“上电视”在一些当官者眼里已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些当官的在这方面时时留心,处处计较,使一些作具体工作的同志不得不成天扛着摄像机跟在几个头头屁股后面转,而且常常提心吊胆,生怕什么时候不称其意又要挨批挨刮。

当然,只要有新闻价值,在导向上没啥问题,公仆上电视也何尝不可。问题在于该上的要上,不该上的也挤着上,争着上,这样不仅宣传效果不佳,还会走向反面,有损自己形象。比如,有人投资在某地开一宾馆,熔吃喝玩乐于一炉,而且包厢,雅座档次不菲。开张之日地方长官亲自率领一批官员前去恭贺,且在美女如梭灯红酒绿的“大世界”里发表了“重要讲话”。不用说又是地方台的要闻。然而一些观众看了却有点恶心,一个劲地摇头叹息,认为太无知太庸俗,有失身份。想来也是商人自在这里赚钱,有钱人自在这里销魂,你头戴乌纱帽赶来作活广告岂不太滑稽。这就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一些当官的总想在电视里多露脸,归根结底还是要扩大影响面,捞点儿政治资本。其实正如民谚所说:“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焦裕禄生前没上过电视,老百姓心里照样惦念他,有他。原因就是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实实在在地给人民群众办事。作不到这一点,镜头一天24小时都对着你,老百姓也不会喜欢你爱你,而且你越是在电视里扰,使人越反感。据说有个地方经济连年下滑,干部数月拿不上工资,就甭说下岗人员的困境了,社会问题更是多如牛毛,而一些头头大概想重塑自己的形象吧,上电视的劲头有增无减。观众一打开电视机,地方新闻节目里总是少不了那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不是正襟危坐在那儿念稿子,就是停车田边地头指指划划,要不就然有介事地问农民:“今年收成好不好呀”,“你家有几口人呀”,“日子过得怎么样呀”等等,没话找话说。人们一看就知道那横竖不过是摆样子。厌恶之情油然而生,觉得看这号无聊新闻还不如看“动物世界”真实,长知识。于是赶快调换频道,有的还要狠狠地啐上一口,愤愤然曰:“不就那模样,有啥好看!”

此情此景,倘若让本人看见,我想一定无地自容,狠不得把自己的头像从荧屏上抠下来哩。

由此观之,多干实事,少宣传自己实乃肺腑之言。这也是朱总理上任伊始对广大公仆的关心和爱护啊!

上篇:借“性”发挥
下篇:妻为人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11/1998112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11/24/28789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