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今年一大怪苹果梨贱过“当家菜”

2023年10月10日

□文/俊兴

金秋十月,正是苹果、梨大量上市的季节,满怀丰收喜悦的我省果农尤其是近三四年刚栽种苹果树的农民朋友,本指望这前几年被喻为“金蛋蛋”的苹果能换回“钱串串”,可没料到今年的苹果售价不但较之往年一落千丈,且跌入到近10多年的最低谷。不要说赚多少钱,就是能保本不赔或少赔就算走运。

对此,不但果农料始不及难以接受,就是大宗买主和广大平民消费者也打心底感到今年的苹果、梨价低得邪乎。苹果、梨的售价竟贱过了普通百姓必买销量较大的秋冬季当家菜——萝卜、白菜、土豆。往年卖一块多甚至两三元钱的80公分左右的优质红富士苹果,今年在宝鸡的零售价最多只要价6角,若买10斤以上或经过讨价还价,一般掏4毛多最多5毛钱就能买到手。至于黄元帅、香蕉、红五星等上不了档次的老品种,一块钱三四斤是普遍现象。在宝鸡、眉县等地黄元帅、秦冠等品种发价只有可怜的七八分钱,几乎等于白给。再说梨,前一两年掏一块多至两块的酥梨、鸭梨、香蕉梨等等上等品梨,今年一块钱买三四斤。

通过走访分析,今年苹果、梨之所以难卖,除了南方、东北发生水灾使发往这几省的运量减少外,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

一是信息不灵销路不畅。作为苹果生产大县大省,仅靠当地或邻省市销售或由果农单个自发的找买主小打小闹搞销售,没有固定果商和大宗销路,肯定是不行的。据10月14日在上海开幕的“全国商品交易会”传来讯息:陕西团运去的10万吨苹果不到半天就售出7万吨,洛川的高品质苹果“世界一”每个标价高达28元问津者依然不断,白水的套装“红富士”每斤5元供不应求。上交会开幕当天陕西果品就与上海、无锡等客商签订了6380万元的苹果和饮料销售合同。由此足以说明掌握信息、打开销路、占领市场有多么重要。

二是盲目跟种,供大于求。如今的陕西苹果,由山区少数县到起步较早的礼泉、眉县、凤翔等县已发展到了关中平原的武功、扶风、岐山等所有县。不但县县有果林,而且几乎村村户户种苹果,不少农户甚至将几亩责任田全都栽了苹果。凤翔县苹果面积达10万亩,产量5万多吨,宝鸡市进入挂果和盛果期的就有65万亩,产量达到50万吨,比去年增加10万吨。咋能不过剩?

三是贮存深加工设施不配套。一个年产几万、几十万吨的苹果的大县,只有一个甚至没有果品加工厂,一个所辖数个苹果种植大县(区)的城市仅有一两座大型果品贮存库,至于种几亩苹果的农户,更谈不上投资添置贮存设施,怎能适应需求?

四是优质苹果少品种单一。外省市袋装红富士甚至富冠、国冠等优质名品苹果已经上市,不少人才栽普通红富士,且一个村几十户几乎家家都买这种树苗。眼下不论走到西安、宝鸡等大中城市,还是在乡镇村甚至沿村公路边,随处可见一堆堆清一色的红富士苹果等待买主。倒是有个别不随大流的人因种或采摘野生猕猴桃、核桃等抢占了市场制高点而了赚了钱。

果贱伤农。今年我省苹果、梨的售价如此低,在遭受损失的同时,严重地挫伤果农的生产积极性。痛定思痛。果农自然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但作为当地县乡政府和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农技部门及其领导,也应认认真真的总结分析和反思一下,是否在指导思想、引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也有不妥之处,万不可再干那种尚未做市场调查自己心中无底,却为显示“政绩”而盲目要求栽种某种果树或哪种经济作物的傻事蠢事,以减少并杜绝类似现象的再发生。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三道坎”挡住买房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11/25/28793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