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建平
有一个外商欲将投资内迁,跑了不少地方,都因人的因素而下不了投资决心。后来,他来到一个“穷山恶水”之地,当地人热情好客、办事麻利、开明开通之举打动了这位外商。人,成为“挡不住的诱惑”,成为投资的终结。
一些人看到外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挑三拣四,以为是软件不如意、硬件不如人,以为是区位不理想、交通不畅达。其实,这些算不了什么大问题,只要有好的班子、好的干部、好的群众、好的作风,面貌的改观是不会遥远的。事实上,外商最不满意的是那些说话不算数、工作不爽快、工作不务实,上班拖拖拉拉、待人接物拖泥带水之人。外商确定投资落户的过程是人比人的过程,银行按“高效低险”原则选择贷款对象过程是人比人的过程,企业按兵选将、将点兵思路进行内部改革过程是人比人的过程,对各种人才进行评比鉴定的过程也是人比人的过程。大到改革改造,小到购物销物,都包含人比人的因素。当你漫步商场,徜徉在商品的海洋中,你既是在挑选物品,也是在人比人,你在比哪个售货员态度好,哪个售货员待人以诚,哪个售货员熟悉商品知识,哪个售货员对顾客负责些。时下有一个时髦的说法,按项目投资,按项目贷款,谁的项目好,钱就投向哪。这其实是问题的一方面,因为项目是由人来实施、建设、管理的,倘若一个个好端端的项目交给一个无德无能、无事业心责任心的“大草包”去经营,那得来不易的投资不就白白丢下水了么?
人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千山万水需要人来操纵,千军万马需要人来运筹。一些地方在开放中以资源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表面看是以物换物、以钱换钱,实际是以心换心,将心比心。选择投资场所,落实投资项目,下定投资的决心,实际是选择与落实投资者信得过的人。万般皆可贵,人才价更高,市场经济就是人比人的人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