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的城市很有特色,新城与古城落差七十多米。在新城古城结合部的“天桥”附近,有一个自然形成的沟壑。
今年9月,一位离家不过两年的游子在回到家乡时惊异地发现,那个“都市里的山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新开发的“园林”。当家人向他揭开这座“园林”的面纱时,他的目光中流溢出欣喜与惊奇!
那个所谓的园林,其实乃这座城市的垃圾处理场。城市垃圾处理历来是城市的一个头痛问题。韩城人巧妙利用了这个“天赐”山沟堆集城市垃圾,垃圾上面再覆盖上黄土,种上花草树木,砌起围墙,便使一条“垃圾沟”变成风景可人的园林。
省、市领导称此举为韩城在实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中建设的一项漂亮的“水保工程”。
沿着这座工程追溯,我们便可找见韩城在探索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中走过的艰辛和辉煌。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对外开放城市、陕西省文明城市、渭北“黑腰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等等,韩城在拥有这诸多美誉的同时,也还拥有一个沉重的名字——“黄河中游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市之一”!
有调查表明,韩城市城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7.6平方公里,占城市规划区总面积59.8平方公里的79.5%。其中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9.4平方公里,占城市规划总流失面积的82.7%。
这一切够沉重的了,再加上相当一部分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护意识淡薄,置生态环境于不顾的掠夺性开发,使名城在呻吟,在啜泣!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为韩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第一个机遇。当年,市委市政府针对严峻的水土流失现状,决定成立了“韩城市水资源与水土保护领导小组”和韩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站”,水土保持工作被正式列入议事日程。水保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们水保意识淡薄的痼疾,使“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水保行业治理其他行业破坏”的局面绝非在短期里轻易能扭转。
1997年6月,韩城又被国家水利部门列入全国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市。全国确定的试点城市共10个,陕西,仅韩城一家。又一个机遇来了。
1997年6月,一个由韩城市市长挂帅,市政府办公室以及计划、财政、城建、土地、环保、水利、水保等部门组成的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水保局。
全国城市水土保持试点的目的是:研究水土流失的规律和开发建设所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总结城市水土保持的经验和办法,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韩城市的领导们和水保战线上的同志们,深知任重道远,更清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说干就干。市上从水保、城建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分析、论证,完成了《韩城市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报告》,在《规划》基础上又研究制定了《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三年实施方案。》
针对韩城城市人为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韩城市走政府统一治理与开发建设单位分散治理相结合的路子。按照“预防为主重在监督积极治理”的原则,韩城市把监督防治的重点放在城市规划区内沿108国道线两侧从事煤炭、铁矿、建材、电力业的开发建设单位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上。对城市规划区内有可能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开发生产单位。要求在项目实施动工之前,首先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提出开发建设中保护水土的有效措施,经市上水利水土保持部门审批通过并颁发《合格证》后方可施工建设。对于已开工建设的,限期补报《防治方案》。水保部门同志排除各种艰难阻力,到处奔走宣讲动员,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化了不少企业单位。一年来,已督促170多家生产建设单位编制了治理方案,发放《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163家;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8起,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实施自行治理项目28项,投入治理资金1540万元。
城市水保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扯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城建、环卫、环保、工业、土地等部门密切配合,综合防治。韩城市每年都由市政府统一安排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责任落实到各有关部门牵头完成,实行全社会综合防治。仅今年就安排有新老城结合部的垃圾填沟造园工程、体育场建设等五大项工程,共投资1282万元。
韩城的城市水保事业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执著地努力,用心血,用汗水,编织着“再造山川秀美新韩城”的梦。(张宏伟 薛占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