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微胖的国字脸,一头粗硬的短发染满白霜。这就是张惠给人的印象。在略阳钢铁厂,只要一提到连铸车间维修工段长张惠,工友们无不夸其敬业爱岗,无愧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称号。
今年53岁的张惠,在略钢工作的27年里刻苦钻研技术,先后进行或参与小改小革,技术攻关项目近百个,为厂里节约资金1100多万元。张惠用他的行动实践着他的一个最朴实的信念:“工人的天职是干好本职工作”。
敬业爱岗的秦川牛
去年10月一个周末的黄昏,下了白班吃过晚饭,关中汉子张惠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正打算去厂里的秦腔戏迷协会过一过“吼秦腔”的瘾。刚迈出宿舍门,听本分厂一位职工说连铸机振动台出故障,停产了。张惠二话没说,转身直奔车间。他清楚,最近厂里资金紧缺,新振动台还没有到货。振动台若不能及时修复,耽误了生产,厂里损失就大了。来到车间,张惠迅速穿上工装,抓起安全帽,投入到紧张的抢修中。时针很快指向午夜三点,张惠已累得直不起腰。从白班到现在他已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他咬着牙坚持与工友们一起把修复的振动台安装稳固。当连铸机启动运转,拉出方方正正的钢坯时,张惠嘴角咧出了憨憨的微笑。
自1971年9月从部队复员到略钢工作至今,张惠一直干的是维修钳工。27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节假日,是在抢修中度过的,张惠自己也说不清。有人曾劝他:“凭你现在的本事,出去打工拿的工资肯定比在厂里多!”张惠却说:“厂里把我这么一个初中水平的普通工人培养成工人技师,我只有在厂尽心尽力干好工作,才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
现代工人不能没有技术
张惠烟酒不沾,吃穿十分节俭,至今,还常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但是,在花代价学技术方面,张惠毫不含糊,他几乎每月要花100元买专业技术书籍。在他的床头和床下的木头箱子里装满了《机械设计》、《工艺设计》、《电工学》等专著和技术手册。白天,他和工友们一道在车间操作实践,晚上,在单身宿舍里,孜孜不倦地刻苦自学。张惠时常告诫徒弟“我们工人没有技术,就端不稳饭碗,在哪儿也站不住脚!”。
1995年,张惠被调到略钢新组建的连铸车间当维修工段长,负责三机三流弧形小方坯连铸机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保养。为了尽快掌握新设备的维护工艺,接近50岁的张惠又自学了《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基础》等课程。去年,总厂提出连铸机生产要实现达产达效。但是通向这一目标的途中挡着一个“拦路虎”——连铸机拉速低。张惠倔劲上来了,一连五天在连铸机旁,冒着灸人的钢温仔细观察拉钢速度,经过一番设计改造和十几次的试验,终于使连铸产量稳步上升,达产达效。仅此一项改造,就为厂里节省资金40多万元。
几十年来,张惠先后主持或参与设计制作了沥青吸抽泵,白灰断仓料位自动控制器,连铸机喷淋水系统改造等,改善了炼钢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他自己也多次获得厂先进生产工作者、厂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今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