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冬
笔者日前从一家大国有公司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了解到这样几个耐人寻味的数字——该中心成立7个月来,确定自愿加入中心的下岗职工仅41名,约占省劳动厅已认定该公司下岗职工总数的9%,离国家要求的“力争使80%以上的下岗职工进入中心”目标相去甚远,形势的确不容乐观。
出现下岗者不愿进中心的原因很多,但他们的担心却大致相同:一旦进入中心3年过后就没人管了,为企业贡献了大半辈子岂不白废了。对此,一些人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进中心虽暂时分文没有,但我熬到退休年龄,还是可以办正常退休手续的,晚年生活就有了着落。其实这是对再就业中心一厢情愿的误解罢了。
再就业中心做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本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下岗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组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其根本目的是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中、省、地有关文件业已明确规定:“对于下岗职工无论以何种方式实现再就业或不再就业,过去的连续工龄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与以后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费。”由此可见,“三年过后没人管”的担忧是多余而毫无根据的,如果坐失良机,后悔的只能是自己。
还有一部分已下岗而未进入中心的职工则反映,他们并不是不想进入中心,但苦于不知如何才能进得了。因为他们当初下岗时,也仅是单位领导一句话而已,至今下岗前的药费未报、欠发工资未补,甚至连工器具也未清帐。虽说已下岗几年,不仅未见分文,更无人给个“说法”。我们在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彻底转变观念,丢掉幻想,卸下思想包袱的同时,有关方面还应加大一下工作力度——为了千千万万下岗职工的生活能有个保障,不妨多费些嘴皮、多吃些苦、多跑些路、多想些办法,真正把工作做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