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三人工作两人干,抽出一个搞基建”。这是傅万才多年搞技改积累的经验。从设计安装、通排风到上下水,只要自己能干的从不外包,既节省了经费,又缩短了时间。34台纺机安装如雇专业安装队要3个月、34万元的安装费,自己干只用35天。结果,工程仅用一年零9天投产,正赶上长丝开始走俏,每吨由2.15万元猛涨到4.2万元,仅此一项当年增加利税629万元。
“大环境都一样,关键在于带领职工创造良好的小环境”。傅万才不断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形成了企业良性发展的新机制。
1986年粘胶长丝刚投产时,因质量差用户大量退货。老傅心急如焚,深入车间班组明查暗访,发现主要原因是管理涣散:迟到早退司空见惯,上岗打瞌睡屡见不鲜,生产现场脏乱差。他让人在厂大门安装了监视器,第一次录到了27个迟到早退的。他把车间主任叫来,看看到底都是谁。可这些主任以监视器有毛病为由,一个也没认出来。傅万才心里非常清楚,不是监视器有毛病,而是这些人思想上有问题,观念没有转变,怕得罪人,所以不敢认。两天后,傅万才又把车间主任召集到一起,他把问题点明后,放的仍是第一次的画面,结果竟全认出来了。傅万才由此认识到,必须抓人的教育和管理,抓人的素质提高。为此,他大胆推进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从严治厂,依法治厂。他下功夫研究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从厂长到处长、从干部到工人,覆盖各个角落的1471个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并结合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了工人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激励机制。他对职工们说:“规章制度是高压线,谁也违反不得。”一位厂级领导的女儿上班打瞌睡,造成纺丝落锭980个,傅万才按照规定,将她开除厂籍,留厂察看一年。10多年来,因违纪受记过以上处分的有860多人次。
吉林化纤被列为全国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后,傅万才积极推进公司化改造,加快制度创新,并逐步实现由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跨越。1995年11月组建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当月与香港三家公司签订了合资经营建设6万吨腈纶合同。1996年7月,由原吉林化纤厂改制的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圳上市。后勤服务系统剥离后,组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业公司,在增强原有服务功能的同时,开发新的增长点,变“包袱”为财富,前年盈利172万元。去年盈利210万元。如今,吉林化纤集团已经成为拥有7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
在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傅万才是上万名职工心中的主心骨。连续多年,全体职工代表对他的满意率都达百分之一百;长期共事的下属工作都高度紧张,但仍得加倍追赶他的节秦;职工民意测验表明,大多数的职工希望他再多干几年……
“要让每个职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每个人都坐到主人的位置上,这样才能释放出他们的最大潜能”
傅万才说:“搞好企业要以职工为本,对职工严爱相济,严要严到实处,爱要爱得恰到好处。这样大家气顺了,人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今年春节,6万吨腈纶工程设备安装进入关键阶段。全公司上下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义务献工14万个。傅万才和班子成员昼夜指挥在现场,和工人一起吃住在工地。在最紧要关头,“人拉肩扛,老婆孩子一起上”,在设备晚到货两个半月的情况下,居然比计划提前两个月竣工。
傅万才心里时刻装着职工,事事处处为职工着想。
走进厂区,仿佛进了花园一样,绿树成行,绿草成茵。车间内几乎一尘不染,工人们用辛勤的双手,把530个“职工小家”装饰得像星级宾馆。小假山、小工艺品、小制作和鲜花等点缀在机器设备之间,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风格各异的观赏鱼缸,里面水草繁茂,五颜六色的鱼儿自由地游弋、嬉戏。在后加工二车间,工人还贴上装饰字,用自己的语言为鱼缸“点睛”:“把心旷神怡的绿意组合在这里,倾听水草的浪漫低语”;“让生活拥有一方宁静,伴草同处,与鱼共舞”。职工们还在实践中发现养鱼有三大功效:一是监测生产是不是恒温;二是检验有没有毒气泄漏;三是美化生产环境,激发劳动热情。
同时,傅万才和企业的所有决策,都以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对职工身体的损害,投资1000多万元全面治理了130多处尘毒点。为丰富职工健康的文化体育生活,建成了高水平的体育馆,兴办了篮球队和文工团。在这里,工人的创造得到认可,公司用职工名字命名的检验法、操作法、工作法已有57个;在这里,职工的价值得以实现,151名优秀工人被提拔到领导和管理岗位,120多人被选送到高等院校深造。
傅万才像一团火,既为职工照亮了前程,又为他们带来无限的温暖。谁的思想上有疙瘩,工作上有什么要求,家庭生活遇到困难,傅万才都会实心实意帮助解决。从农村来的青工宋金生家里困难,老傅派人把自己家的大米、白面、豆油送去;逢年过节,他都亲自把慰问品送到顶岗工人手里;一名工人骨干是大龄青年,老傅想方设法帮他成了家。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者,要做到两袖清风,具有人格的魅力,才能真正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
在傅万才心目中,有两件事情最令他高兴:一是新项目投产,又为国家创造新的财富,往往高兴得彻夜难眠;二是职工的收入提高了,13年增长了近10倍,超过了13000元。对此,职工们说:老傅上为国家分忧,下为职工操劳,唯独忘了自己。
企业几乎年年都有新项目,傅万才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另一种”挑战。越是如此,他越珍视手中的权力。为此,他一直倡导:干净,干事,务实重行。
今年7月的一天,一位“包工头”给傅万才发来特快专递,里面有一封信,向傅万才要一个工程。信里夹了一张存折,上面是老傅二女儿的名字,金额10万元。
傅万才看后拍案而起,吼着叫文书小常:“把这个人给我请来,我看他是什么样的人,跟我老傅搞这套,他打错了算盘。”小常几经周折找到那个人,把存折退了回去。
事后,老傅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现在的人哪有傻子?他用钱堵你的嘴,买了你的主动权,末了还不是企业付出代价。
企业上项目外包工程,无论投资大小,老傅从来不一个人拍板,而是由班子集体决定,并进行公开招标。产品走俏时,他从不擅自批条,更拒绝从中捞好处。
傅万才靠着坚定的信念和人格的力量,把班子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他们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监督一级,舍小家,顾大家,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正是这样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把广大党员和职工紧紧团结在企业党组织周围,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开创着美好的未来。
(据新华社长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