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瑜 李诚明 李春建
在中国地图的中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山脉——秦岭,是中国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当东南季风夹裹温暖的海洋水气飘飘荡荡而来,被高大的秦岭山脉拦住时,温润的气候和充沛的雨水于是便停留在这块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名叫做汉中的盆地上。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汉中,肥得攥一把土都顺着指头缝往下滴油,物产不分南北,尽聚于此。想当年高祖刘邦在此屯兵,直养得兵足马肥,于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仅三年便成就汉室天下。据说第二汽车制造厂选址之初曾相中汉中宝地,只因当时的汉中人舍不得自己的良田沃土被工厂所占,只得另选别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文化背景造就了一代枭雄,无数英雄,也在一部分人身上形成了一种被称作“盆地意识”的无为而治的思想,然而能冲破“盆地意识”去干祖先没有干过的事,在汉中就很容易成为公众瞩目的人物了。
我们主人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一
四年前,有人举报他:“挥霍公款”。四年后,他领导的汉中证券公司创造了以地市公司身份累计证券交易额50亿元,跃入全国证券公司税前利润20强的奇迹1994年12月,汉中人突然看到,几乎全国各地的证券机构及业内人士300多人汇集汉中,而与此同时,刚刚搬进城东兴汉路证券大厦不久的汉中证券公司内则张灯结彩,庆贺公司成立三周年。细心的人从这两种现象之间找到了联系,一定是证券公司领导借庆典之名大宴宾客,挥霍公款。这还了得,这不是腐败又是什么?于是举报信发出了,接下来就是上级来人查处,纪委简报批评。时年37岁的王新总经理,首先想到的是宣传了汉中的人物景观。他记得去外地的兄弟单位,同行的朋友们总是好奇地问他:“你们汉中是个什么地方,那里的黄土高坡有多高呀?”“你们大西北风刮石头满地跑,是真的吗?”王新笑不起来。地域的阻隔,流行歌星的无病呻吟确实使汉中蒙受了不白之冤,而证券信息的及时传递与沟通,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密切合作这是证券公司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看来我得找个机会请他们亲自到汉中看一看,以正视听。有了这样宣传企业,助我发展的念头,在公司成立三周年的时候,他不失时机地向业内同行们发出了诚意的邀请。
怡人的汉中亚热带风光,弥补了客人未见到黄土高坡的遗憾,他们带着王新送给他们的小小纪念品和经过更新的汉中形象欣然离开了汉中。这本是一件饶有新意的企业公关活动,如果也算是“挥霍公款”的话,那么西安市每年的“古文化艺术节”以及各地的各种洽谈会,交易会,主办者岂不是都得送到检察院去。然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人们在赞扬艰苦朴素,舍生忘死的英雄时,却忽视了企业家高瞻远瞩的创新意识。
又一个三年过去了,汉中证券公司被一座4000多平方米的汉中证券大厦所取代。在这座宽畅的大厦里,王新又举办了汉中证券公司成立六周年的庆祝活动。过去的这三年,是人们思想意识发生极大变化的三年,不再有人去谈论王新花钱了没有?人们看到的却是王新领导的证券公司三年一个台阶的稳健发展。从单营国债发行兑付工作到国债交易,从国债再到股票交易;交易量从1994年的4000多万元发展到1997年的30多亿元,进入全国证券公司税前利润20强,排名17。截止1998年,累计证券交易额达50多亿元。
汉中人开始通过王新去重新认识汉中证券公司,外地人则开始通过汉中证券公司去重新认识汉中。
二
他在宝鸡市气象局工作了10年,观云测天,是天气变化的晴雨表,却阴差阳错,又步入证券市场这个经济变化的“晴雨表”
父母生下他的时候,取名叫王新,可能是祈愿这个新的生命不要再走父母颠沛流离的老路,去拥有一个新的生活。但时代往往和人们开一个玩笑,王新所处的青少年时代没有使他拥有父母所希望的新生活,和全国的同龄人一样,他走过了一条上山下乡,招工进城的制式道路。生活道路无法选择,但理想却时时涌动着他去创新,去创造新的生活,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1978年,王新招工到宝鸡市气象局工作。说是宝鸡市气象局,却是在海拔1500多米的秦岭气象站去观云测天。一个人单独值班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干的是良心活,无人监督,每天定时进行观测。活虽枯燥,但他颇有心计,把每个天气要素背得滚瓜烂熟。天空的云分四族十属29种,天气现象有43种,,不管高云低云,飘过一片云就能叫出这块云的名字;风雨雷电,雾露霜降,他都能如数家珍。后来他觉得处理气象数据用算盘打,按计算器很不方便,又钻研起计算机软件,编入程序一试,果然准确快捷,立即得到陕西省气象局的推广。10年的气象生涯,使他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用他的体会来说,以后工作的成就,受益于气象工作的10年锤炼。
1988年,王新调到汉中市财政局工作,负责国库券的发行兑付工作。那时的国债发行兑付远没有现在这样规范。发工资的时候,一打开工资袋,发现大团结少了几张,而多了几张不能买东西的国库券,你可能要骂娘。但骂娘之后,耐心等了几年,好容易等到可以换成现钱的时候,你一忙没顾上去兑换,银行就给你说今年兑不成了,明年再来兑,你可能又要骂娘。当你等着钱用时,这时就有人问你有没有国库券卖?你说有,一番讨价还价,那人把你的国库券买去了,回去一算帐,你吃了亏,于是又骂娘。骂来骂去,骂得都是国库券。王新又盘算开了,国库券有什么不好,存钱得利息,买国库券也照样获利,而且利率比同期银行利率还要高,不是中国人不爱国,而是现行的摊派发行制度和无法及时转让变现使老百姓对国债兴趣不高。那时他就想,总有一天,国债不再摊派,同商品一样,放在柜台里掏钱去买,想用钱了再卖出去。想法归想法,但这样大的事情归财政部管,决不是他这个地区国债办公室主任职内的事。到了1990年,政策终于开了口子,国家允许开设国债服务部,随时兑换到期的国库券。王新着实兴奋了一阵子。可是国家规定陕西只在西安和宝鸡两市试点,汉中人想兑付国库券还得搭车到西安、宝鸡去,来回一折腾,豆腐熬成了肉价钱。为什么汉中就不能有自己的国债服务部呢?是汉中市太小还是没必要办?王新跑到和汉中市同样大小的湖北孝感市一问,孝感市也有国债服务部。心里有了底,回来就向财政局打报告,力图在汉中市内也创办一个国债服务部。可是那年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国债服务部又不赚钱,没有人热心操办这事。王新没有灰心,他心里有底,国债的发行方式肯定要改变,无纸化上网发行必将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债的随时变现也定会成为现实。
机会终于被王新等来了,1991年,财政部要求全国地市以上的城市都要建立国债交易场所,在国债发行兑付体制上的这潭死水终于被激活了。得到这一消息的当天,王新失眠了。
这是一次机遇,一次稍纵即逝的机遇,他隐隐约约地感到证券交易阔别中国半个世纪后再度复活必将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其他城市仍在观望的时候,抓住时机建立证券中介机构一定会推动汉中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天一早,王新便站到了财政局张敬源局长的面前,旧话重提,又是建立国债服务机构的问题。
50多岁的张局长看着面前这个倔强的年轻人,知道今天不给明确答复,王新是不会罢休的。王新是他点兵点将调进财政局的,他深知这个从气象局出来的人思维的缜密与机智:“你说这个事情好,到底好不好?”王新没有正面回答,他知道这时让财政老将表态,他是不会轻易凭汇报就拍板的:“你可以到外地看一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也不是非让你砸开葫芦掏出籽。新事物嘛,你看一下咱再说好不好。”
到四川的重庆、成都转了一圈,国债交易场所热闹红火的场面证实了在盆地长大的王新的敏锐,回来的路上,张局长显得很兴奋:“不错,是个好事,回去就搞,你来搞。”
王新着急了:“我只是提个建议,又没说我来搞,应该找个内行来搞。”
“内行在哪里?你不搞谁搞?我看你搞是最佳人选”。
这话说得也在理,当年共产党放下枪杆子就去搞经济建设,哪个是内行。经过几十年的摔打,还不是把偌大一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吗?
执照很快批下,注册资金100万,自收自支。从吃皇粮一夜之间变成自己养活自己,王新反到觉得有点突然。开弓没有回头箭,船既然下了水,就得扯起风帆,拼命划浆。
没有人,从财政局抽了一个,各县又凑了3个,一共5个人,租了南大街两间门面,12月20日算是开张了。刚起步的汉中地区国债服务中心可不是穿着红马甲坐在那里敲电脑,王新什么都得干。蹬着三轮车去印刷厂拉票据凭证,晚上轮流在金库睡觉值班,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王新和他的两男两女搭档却从没有叫过苦。他觉得人生下来就得吃苦。他刚记事有感觉时就感到人生之苦。那时父亲在凤县工作,母亲在留坝,他和奶奶在城固老家。他生命中最早的记忆就是在蒙蒙细雨中奶奶一手拄着拐杖,一手牵着他蹒跚去公社食堂吃大锅饭,泥泞的道路上留下祖孙两对半的脚印。再大一点饭吃不饱便用萝卜充饥,一直到今天他都不吃萝卜,估计是小时候吃伤了。再大一点上山下乡,再大一点在荒凉的秦岭气象站……什么苦都吃遍了,今天去干自己梦想中的事业,何苦之有!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富裕的汉中盆地何曾有过证券交易市场,谁见过钱变钱的戏法,可是当历史走到1991年时,汉中人终于抓住了机遇,在交易者一片欢呼中,汉中地区国债服务中心生存了下来。第一年一算帐,哇!赚了50万。第二年获利100多万,第三年猛增到300多万。员工们舒心地笑了,但王新的眉头却又打上了结。
三
当吴荪甫把手枪对准自己脑门的时候,当上海滩出现股民杨百万的时候,中国人才开始知道什么是股票
国债服务中心三年有了400多万元的利润,王新又开始感觉到了潜在的危机。国债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以往的做法是低进高出,当外地国债牌价高出本地牌价时,则收购抛出;当外地国债牌价低于本地价时,则吃进销售,倒也稳扎稳打,获利颇丰。但是就象世上没有永动机一样,也没有永久盈利的生意。随着市场的规范,信息的发达,“傻子”越来越少,各地的国债行情已高度透明,差价微乎其微,已几乎无利可赚。公司必须拓宽业务,寻找出路。
在领导班子会议上,面对着与自己共创天下,仍抱着三周年余庆津津乐道的副手们,王新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
“大家想一想,我们这三年连续利润增长的势头还能持续多久?”
突如其来的发问,副手们不知所措,不知王总又要干什么了。难道公司的经营还不好吗?连续三年翻几番,买下了一幢大楼。从投资总共56万,一跃利润达400多万,在汉中市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已是硕果累累,蜚声汉中,难道你还嫌赚得不够,知足者常乐呀!
“大家再想一想,国债市场还有多大的潜力?一旦无差价可赚,公司马上就可能停滞不前,那时候再去想办法,能起死回生吗?必须从现在起,就要想办法去拓展业务,寻找振兴的机遇和出路,寻求新的经济增点长。”
“我们能搞什么呢?”
“股票。”
一语既出,四座震惊。股票,那是我们玩的东西吗?
新中国的人初识股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茅盾的《子夜》里,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被买办阶级赵伯韬多头拉高空头压低导致破产,当他绝望之际将手枪对准自己脑门时,中国人知道了股票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当中国的股市刚刚兴起,神秘的股票将上海一个普通工人杨怀定造就成百万富翁时,中国人又将股票看作是向自己招手的“财神”。尤其是汉中市,至今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股民的数量和心理素质都达不到预期要求。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搞股票交易,你王新该不是昏了头吧?!再说股票是个风险极大的投资,每一次大的波折,总会传出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轻者妻离子散,重者跳楼自杀。汉中市倘若搞出这样几个事来,你王新岂不成了众矢之的,吃不了兜着走。咱又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何必要冒这样大的风险哩!
王新冷静地分析了汉中市的股民潜力状况,指出现在汉中市的股民人数不少,潜力至少在5万户。而汉中市还没有一家股票交易场所,汉中的股民交易要跑到西安、成都甚至上海、深圳去,这大大限制了股民数量的增长。至于投资风险,只要宣传得当,股民会伴随着股市的发展一同成长起来。至于个人得失,我没有考虑那么多,只要能为汉中的股民办好事,只要能使公司得到更大的发展,我王新将义无反顾,竭尽全力,勇往直前。
这一步迈出的异常艰难,一方面要取得上证所和深证所的会员席位实属不易;另一方面在硬件投入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人们观念上形成的阻隔,哪一件都够王新脱一层皮的。好一个王新,认定的事就坚定不移。他和汉中有着深厚的感情,家乡博望候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常令他为之荡气迴肠。他从小在这块土地上长大,他的父母、妻子、孩子、事业都在汉中,他不是汉中的匆匆过客,不需要办成一件大事去作为自己升官晋爵的筹码。他认为是男人就有责任,自己作为汉中市证券事业的负责人,有责任有义务去为汉中的证券事业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失败了,也为以后别人继续干这件事提供一个有益借鉴和教训。
王新的大胆构想,得到了汉中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坚定支持,终于在1996年5月和12月,实现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电脑主机联网,实现了证券交易的同步化及清算交割,信息传递一体化。开户的时候,汉中市近两万人汇集牛家桥,外县的股民天不亮就在证券公司门前排队,为开户挤破了公司大门玻璃。
大胆正确的决策及出色细致的运作使汉中证券公司实力大增,1997年实现交易额20亿元,1998年多达30亿元,并建成四个单双向卫星接收地面站,新增自助委托交易柜48个,新开电话委托交易专线24条,使外县股民足不出县便可进行股票交易。“汉中证券”于是名扬三秦,全国的业内人士开始不敢小看王新这个从汉中盆地走出的秦人后代和他的汉中证券公司了。
四
常言说,久赌无赢家,证券公司是股票交易中肯定的赢家吗?
有人形象地把股票交易中的买方、卖方和代理方的证券公司比做三口缸,两边盛满油的缸是买方和卖方,中间一口缸是证券公司。两边缸里的油不断地倒来倒去,每一次往中间这口缸里滴一滴,最后的结果是两边的缸都空了,而中间的缸却满了。
王新在讲这个比喻时加了一句,假若两边缸里的油不倒了,中间这口缸就会空了,干了,裂了,烂了。
话说到这里,似乎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股民便是证券公司的衣食父母,假若有一天衣食父母生气了,发脾气了,不在你这个证券营业部交易了,你不饿肚子才怪呢!
这就是危机意识。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服务机构,就是要为股民进行交易提供最好的服务。
服好务,就得有规矩,“守信、及时、方便、如愿”是对股民最真诚的承诺。不仅如此,王新预见到证券市场将来是一个知识竟争的角斗场,必须把员工培养成能适应激烈竞争的斗士。他计划用5年时间,把员工90%提高到大学本科以上水平。而他自己,则忙里偷闲,利用业余时间到财经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去了。
怎样才算是为股民服好务,王新有自己的看法。环境舒适,交割及时,操作准确,这些有形的服务是起码的要求,而王新则思考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汉中是一个散户市场,股民入市较晚,其股票知识及风险意识淡漠。许多人甚至认为开了户买了股票就能赚大钱,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投资意识。散户们手里拿的钱都是多年积攒的血汗钱,凭着对股票的盲目认识,一旦赔进去血本无归时,他王新岂不成了助纣为虐的帮凶。他记得有一个股民下午3点多钟急匆匆来到营业厅要求交易股票,营业员告诉他已经闭市了,没想到这位老兄眼一瞪:“才几点钟你们就闭市了。”工作人员解释说不是我们闭市了是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闭市了,可这位却认住死理不放:“我在你们这里交易,关他上海、深圳啥事。”面对如此的股民,王新感到很痛心,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高效率的证券公司,而没有成熟的股民,则没有健康的股市。这是一个相依相存的哲学问题。而培训高素质的股民队伍,不仅是一个城市文明发达的象征,也正是证券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王新跑到西安,请省城的专家来汉中授课,在电视上举办证券知识竞赛,在对股民进行证券知识宣传时,着重宣传股票的风险,使得汉中的股民迅速成熟起来,炒起股来那一套套专业知识比起大城市的股民毫不逊色。如今再有人认为买股票就能赚大钱的话,资深人士便会告诉他,你最好是到汉中证券公司上几天“学习班”再回来炒股吧。
五
尾数为“1998”号的车牌,伴随着汉中证券公司走完了1998年,是巧合,还是……
1998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的1999年经济工作方针之一就是整顿规范金融市场。对此,王新早已有所准备。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财政机构和金融机构都在经营证券交易业务,而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金融秩序的完善规范,证券交易业务将逐步交由中国证监会管理下的专业证券公司经营。对这一点,尽管王新早有思想准备,并积极参与谈判移交但他仍感到一丝淡淡的凄楚。7年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由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一百单八将,从两间门面房过渡到4000平方米的大厦,公司净资产由不足10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这里面渗透了他的心血。儿子13岁了,他基本没管过,父母亲年龄大了,他一连几个月不能去看望,为人父不能尽养,为人子不能尽孝,他所有的心血和全部的事业都奉献给了他亲手创建的“汉中证券”。他记得公司第一辆汽车买回来挂牌照时尾数4位是“1998”,他父亲看到后说:“王新,也许你的事业在1998年会有一次大的转折……”他不以为然,结果被老父不幸言中。经汉中市委市政府和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协商,从1999年元月1日起,驰骋汉中盆地7个春秋的汉中证券公司连同他殚尽竭虑、呕心沥血培育的“团结、开拓、奋进、节俭、高效、诚信”服务的汉证精神全部加盟陕国投,这将给汉中证券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人夜了,汉中城区一片灯火辉煌,王新站在夜色中,任初冬的细雨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抬头望去,夜幕中,“汉中证券”四个硕大的霓虹灯仍饱满地向夜空挥洒着它的光辉。让它再亮几天吧“汉中证券”在我手里诞生,又在我手里把它送上了更辉煌的征程。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
别了,“汉中证券”。
汉证精神永放光芒!
1998年12月25日于汉中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