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究竟发生了多大的变迁,我谈不来,但从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工作者身边发生的变化来看,这种变化是惊人的,喜煞人的。
1978年,是我背上书包走入学校的第一年。那时每当我雨天趟过那泥泞难行的村中小道时,幼小的心里充满了畏难。
几年后,当我和二哥同骑一辆车从五里外的初中每周两次往返时,坐在自行车后边的我心情总是特别紧张,因为我稍有一个轻微动作,车子便有摔倒的可能,为此,我经常遭到二哥的训斥。那时幼稚的我在心里总是埋怨他的骑车水平太差。回家后,便将满肚子的委屈向母亲诉说,谁知母亲却说:唉,别怪你二哥,只怨那条坑坑洼洼的道。
1991年7月,从中师毕业在家等待分配的我,有幸参加了由村民集资修建的乡村砂石路。在那次劳动中,我比任何时候都要卖力,因为我想立刻让那条路由坎坷变平坦。
同年9月份,我被分到公路部门工作。上班报到时,一进单位大门,便被厂区后边那首先映入眼帘的堆积如山的石料所振憾。从那以后,我便与碎石、沥青混合料为伍,和同事们一道顶着赤日炎炎,冒着凛冽寒风,在三秦大地上筑起了一条条富国强民之路:我们从6米宽的乡村路直铺筑到24米宽的一级路、高速路;从咸阳地区的312国道直铺筑到榆林的307国道。
去年冬,当我回到老家时,只见一条平整顺适的沥青路面从乡上直通到了家门口,禁不住又使我想起上学时那令我经常跌脚的泥泞小道……
如今,每当我看到家乡的苹果、酥梨通过那宽阔的大道运往省外,甚至走出国门时,我又一次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和骄傲。
确实,是那从高处鸟瞰如巨龙般蜿蜒飘动的条条公路,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贫穷、走上了富裕。 (聂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