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山
当儿子还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我和夫君也和不少做父母的一样,希望他能学学诸如拉小提琴、弹钢琴或者绘画什么的,然而儿子不感兴趣。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放任自流”。儿子倒也不寂寞,每天从幼儿园学前班回来,便一个人跑到院子里去看飞鸟、捉小虫,在大树下的蚂蚁洞口一蹲就是1——2小时。
上小学后,儿子对小动物的兴趣有增无减。家中洗脸盆、漱口杯或他的文具盒里,几乎天天养着他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的小鱼、蝌蚪、田螺。开始,我们发现一次“清剿”一次,可总剿不完,甚至越剿越多。渐渐地,他甚至将乌龟、鸽子、小白鼠等也捧回了家。追究起来,儿子说是用平时省下的零用钱从农贸市场买来的,边说还边流着泪求我们别把小动物扔出去,看他可怜的样子,我们对他的举动也就默认了。儿子每天放学后,总是匆匆赶回家,做完功课便忙里忙外地侍养他的动物,从不出去惹是生非。这倒也为我们省了不少麻烦事。
然而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这种认识原来是那样没有远见。
那是儿子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时,我市中学的一纸入学通知书送到了我们家中,打开一看:“王飞飞同学:你是我校免试录取的特长生、优秀生,向你表示祝贺……”儿子是连续几年的“三好学生”,这我知道,而“特长生”指什么?我怎么第一次听到?
夫君在一旁只笑不语,急得我连连催他,他才慢慢开了口,告诉我因为儿子的动物标本制作荣获了全省的创造奖。
原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夫君改变了对儿子酷爱小动物的简单认识,将儿子的兴趣有目的地引向了动物标本制作。夫君带儿子到大学看陈列的动物标本,替儿子购买有关标本制作的书籍,并手把手地教他制作。儿子兴趣倍增,学习起来废寝忘食。不久,他制作的动物标本、蝴蝶画便在省、市、学校的比赛中获奖,写的文章也在省少年报刊上发表。
所以说,孩子如果不愿意的事,千万别去勉强他,孩子感兴趣的事,则应善于引导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