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素有西北电建“野战军”之称的陕西送变电公司,顾不得洗却西康电铁线抢建的征尘,又秣马厉兵,挥师鲁西。
就在一月前,他们以投标三个标段三个第一的“绝对优势”取得500千伏阳(城电厂)淮(阴变电站)线鲁I标段施工权,成为三十多家竞标单位中引入注目的“黑马”
然而,中标通知书只是一张“门票”,此刻,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国家实施能源优化配置示范工程的阳淮线,从山西到江苏1734公里线路上,全国十五家送变电公司沿线铺开,个个剑拔弩张,严阵以待。这里显然已经成了送变电企业综合实力大较量的战场。
这是世纪末送变电建设史上的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创全优工程,树一流形象”,陕西送变电公司第一工程处的将士们带着全司职工的重托踏上了挺进齐鲁的征程。
一年来,他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齐鲁大地向人们展示了陕西这支敢打硬仗的攻坚之师形象。
滔滔东流的黄河水在兰考扭头向东北奔去,陕西送变电公司施工的鲁I标段就处在黄河东岸的东明县到定陶县境内,线路全长折单回97.569公里,铁塔237基。
经过充分的准备,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定点、复测、开方,陕送一处的建设者们满怀信心,他们决心在这里打一个漂亮仗,为公司争光、为陕西争光。
或许这片土地有意要考验陕西人的能力,它不断地向建设者们发难:随着开方工作的逐步展开,水坑数量不断增加,全段237基基础,水坑竟达55%以上!原来由于这里地处黄河东岸,土壤多为粉沙,地下水位高,加之前年雨水较多,土中水分已经饱和,有些地方表面看似干燥,但一踏上去即可出水。
坍塌、沉陷、泉涌,使开方工作量成倍增长。开挖的基础坑随着深度增加,越挖越大,有些干脆四坑合一了。与其说是水坑,倒不如说是泥沼更确切些。
在开挖Ⅰ回9号坑至2米深时,为保证该坑当天能够打垫层,101队周小平带领30多名小伙,从晚上7时挖至凌晨1时,才挖了不足10公分,挖出的泥沙不如流进的多,以至于不得不申请设计变更基础。
更恼人的是Ⅱ回114号坑。经过半个月反复抢挖的基础坑终于挖好了,职工们不敢丝毫怠慢,以最快速度将钢筋绑扎、支模找正工作做完,准备次日浇制。可是第二天上班,他们却看到塌落的泥沙将模板冲倒掩埋,钢筋全部扭曲变形,原来一夜大雨又使他们的辛劳付之东流,面对这场景队员们无不黯然落泪……
“坑垮了”!这足以让疲惫的职工们心悸腿软的三个字在那一段时间频繁的出现,让多少人食不甘味、寝不得安。
水坑严重牵制了工程进度。陕西公司项目部迅速召开诸葛亮会,项目主管经理吉长江在会上说: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困难,更是市场!我们必须尽快克服困难,决不能给公司丢脸!我们要与水坑比谁更硬!
方案提出来了,职工们也都拼上了。
坑边打井降水位,抗内打桩架档板,团委还组织了“水坑突击”,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大干的场面。坑内木板排叠,构架纵横,职工们在烈日下穿着长筒胶鞋站在没膝的黄稀泥里,一弯腰就是几个小时,桶提、盆舀、瓢刮,甚至手捧……脸上、身上、胳膊上的泥巴一层层地干,一层层的溅。“小铁人”周小平一个多月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了,为了抢赶工期,他带领着101队职工们昼夜奋战,每天平均休息不足5个小时。102队陈双喜顶着胃病不愿离开浇制现场。
就这样,陕送人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忍劲、韧劲,终于在1998年8月14日浇完全段237基基础,成为全线路15家送变电企业中第一个完成基础浇制任务的单位。经省有关部门联合检查验收,结果验收合格率和优良品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张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