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粮油工业公司职工朱成根,下岗3年多来,历尽千辛万苦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最近,他又出人意料的将自己创办的而且一直红火的拥有三十万资产的一厂两店(一个面粉加工厂、两个粮油门店)转让给企业经营,实现了他多年来的宿愿——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朱成根,1988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分配到山阳县粮食局工作,1991年因工作需要又调他到山阳县粮油工业公司担任食品车间主任。1994年,粮食企业被推向市场,由于老一套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经营困难,职工长期拿不到工资,他于心不忍,但一时又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后来,他终于拿定主意“下海”经商。他一面向亲朋好友借钱筹集资本,一面对市场进行认真考查分析以便选择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同时东颠西跑租房子,办理各种证照。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的筹备,他办起了一家私营粮店。
万事开头难。粮店初开张时,生意很清淡,加上自己没有经商的经验,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为吸引顾客上门,他开展了送货上门服务,只要顾客需要,他就把货送到家里,对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坚决不经营。通过“保送货、保质量、保数量、保退换”这四项服务措施,顾客来他店不仅能买到优质的粮油,而且能享受到一流的服务。就这样,他很快便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了脚根。
有多少个酷暑严冬,当人们都沉浸在甜蜜梦乡的时候,他却为了生意独在异乡奔波劳碌。这其中,光发生车祸就有四五次之多,其中最危险,损失最惨的一次是在1995年仲夏,他带着4辆车去随洲万福粮管所拉大米,返回途中,天气突变,霎那间下起了倾盆大雨,他带着4辆满载大米的车在暴风雨中急速行进,当车行至襄樊市时已是凌晨3点左右,暴雨仍在下着,视线不清,司机不小心将车开进了一米多深的积水里,当时大米就湿透了,车也坏了。当他另叫车把米拉回家时,大米已发黄变质。这一次净损失5000多元,至于受过的委屈、责难、明抢暗袭更不知有多少。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同时,他也逐渐积累了不少经验,还同湖北、湖南、汉中、西安及县内各乡镇的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由于他做生意能以信誉为本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凡是和他打交道的都觉得他这个人诚实可靠。因此,他购买粮食时就不需要再出远门了,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人把货送来。经过3年艰苦创业,他终于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近两年,他又先后办起了小型面粉加工厂,增开了第二家粮店。在山阳粮食市场中已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县上粮食行业小有名气的“朱老板”。
现在,他确实成功了。当有人问他以后如何打算?他毫不犹豫的宣告,我要把“江山”全部交给恒源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接管。这样至少可以为公司安排10名下岗职工,解决10个家庭的生活困难。这也是我为回报下岗创业期间县粮食企业的领导和社会对自己所给予的帮助和关怀。
(夏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