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影视作品你骗谁

2023年10月07日

□文/廖祖笙

稍有点文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一篇耐读的小说,首先要叙述得确真像那么回事,唯有这样,读者才会心甘情愿地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融入作者所叙说的一切。

小说如此,影视亦然。当我们坐在电影院里观赏一部电影的时候,只要看看观众的表现,便知该影片是否拍得成功。如果观众要么鸦雀无声,要么一声惊诧,或大家都怒目而视、哄堂大笑等,即使不知剧情,也足以肯定:这部影片成功了。反之,如果观众在叽叽喳喳,嗑瓜子,打嗑睡,跟身边的恋人做小动作……那么,这部影片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观众多半会有“又被骗了一回”的感觉。

从某种角度说,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是“骗人的玩艺儿”,关键是看你在“骗”谁,怎么“骗”。能“骗”得观众眉开眼笑眼泪汪汪,并在剧终之后尚感慨万千回味不已,那么你“骗人”的功夫也算是到了家。

可悲的是,我们现在的一些影视制作者连这最起码的“骗人”功夫都没学会,却照样漏洞百出地“行走江湖”。

比方说影视中的女扮男装,很多时候连三岁的小孩都可以看出那剧中人分明是个假小子,可与那假小子朝夕共处的剧中男女老少却一个个患了失明症,既无视她的细皮嫩肉和高耸的胸脯,也全然分辨不出她百分之百的女声。剧中人拼命在那儿喊“江湖险恶啊”,可在观众看来,又哪里险恶啦,江湖中人的智商连三岁的小孩都不如么?我家的黄口小儿也可以一眼就辨出男女呀;又比如影视中的“老扮少”,一些演员论年纪完全可以作人的奶奶了,还在那不自量力忸怩作态,扮18的姑娘一朵花,看得人全身都起鸡皮疙瘩,再比如片子中的一些布景和道具,操作中真是毛手毛脚:破木桶烂纸箱上随便蒙几块灰布,就想让观众相信那就是嶙峋的“怪石”。塑料花在园中信手插上几朵,便是“春天到了”。如果制片者从高空撒下了泡沫屑,观众当然就得傻兮兮地去“确信”那就是“雪花飘扬”了……如此这般呜呼哀哉,捣鼓片子的那人没“骗”着观众,倒是结结实实地在“骗”着自己:精雕细镂了做啥?现在观众十个里头有九个傻得不透气,好蒙哪。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电视剧有60%赔了钱,也就一点不奇怪。这几年,我国电视剧的实际年产量是6000多集,按60%计算,每年便有3600集的电视剧收不回投资。电影呢,亦是如此。

如果捣鼓影视作品只是为了花钱买吆喝,过一回“骗”自己的干瘾,那么笔者奉劝这类制片人还是省点劲,歇着吧。

上篇:高建成形象将现荧屏
下篇:张国立·邓婕继续“私访”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1/19990115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1/15/25378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