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当心就业的种种陷阱

2023年10月07日

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大批下岗职工面临再就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竞争已变得空前激烈。

一个让人满意的工作,可遇亦可求。但如同其它市场一样,就业市场既充满机遇,也不乏陷阱。如对此模糊不清、认识不足,势必落入圈套,对个人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对自己的人生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职介陷阱

随着就业市场的繁荣,职业介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的职业介绍机构当中,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只占30%。有相当一部分职业介绍机构打着职介的旗号,却干着骗人敛财的勾当。南方某市就曾发生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两犯罪分子利用广告管理上的漏洞,四处宣传其受某国外企业委托,经当地劳动就业部门的授权,向社会公开招聘赴美务工的男性劳力60名。广告中开出的种种待遇自然让人神往,而须由求职者先行缴纳的包括办理护照的费用也十分惊人,竟达24000元之巨。即便是这样,上门报名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其中有三十多人未做详细了解,便落入了这一破绽百出的圈套之中。结果两名犯罪分子得手后便携带巨款潜逃了。后此案虽然告破,但赃款已被挥霍一空,受害人的损失并未得到弥补。这一案件提醒广大求职者,需要寻求职介帮助时,需对该职介机构进行一定的了解,最起码也得查验其有关证照。尚须进一步指出的是,对于那些私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所要特别当心。

抵押陷阱

深知专科生就业难这一现实状况的大专生小赵,在某私营企业提出以收取毕业证作抵押为聘用条件之一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但工作了半年之后,小赵发现当初厂家答应的种种待遇并不能落实,而且呆在这家企业里自己也不能发挥专长,难有好的发展,本想一拍屁股走人。但该企业却毫无道理地提出要小赵赔偿莫须有的损失,否则便不将毕业证还给他。处于两难境地的小赵这才发现,落入了厂方当初设下的抵押陷阱。实际上,小赵遇到的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屡屡有人在招聘时,要求就职者提供一定的资金抵押,或者将身份证、毕业证等收押,从而给该职工带上紧箍咒,达到控制的目的。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这一要求并不合法。求职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理直气壮予以回绝,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试用陷阱

如果说小赵终究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寻回公正的话,那么下岗工人老周的遭遇则是有理都说不清了。人近中年且无技术专长的老周经过一番漫长而艰苦的寻觅之后,总算重新得到了一份工作。但厂方提出要试用半年,试用期间工资减半,试用合格后再补发前期的工资。老周虽然预感到了其中蕴藏的风险,但受生活所迫,也只好接受。结果累死累活了五个月之后,厂家却以老周无法达到生产技术上的要求为由将他辞退了。老周辛苦一番,只拿到了不能与自己劳动付出成正比的、可怜的报酬。但试用及试用时的工资待遇是双方协商好的,老周有苦说不出,只好白吃了这一哑巴亏。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昧心的用工者往往伎俩层出不穷。试用,仅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就这一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一旦因试用产生纠纷就难以处理。在希望立法部门就此作出规定的同时,求职者就须倍加当心,以免重蹈老周的覆辙。

 薪高陷阱

小赵以及老周所遭受的,尚不过是经济损失。而误入高薪陷阱的阿兰则受到了毁灭性的伤害。当初,心怀美好梦想的阿兰,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劳作生活,来到南方一大都市。见到某大酒店贴出的招工广告,涉世不深、毫无社会经验的她受2000元月薪的诱惑而迈进这家酒店的大门。不料一步踏进了火坑,老板竟要求她从事三陪服务,并以武力相逼迫。可怜阿兰一个弱女子又如何能反抗。待到酒店事发,阿兰出得牢笼,美好人生已经不再。阿兰的经历提醒人们,见到招聘广告当中并不注明具体工作、而工资又高得出人意料时,千万要当心,因为招聘广告后面等待你的,很可能就是超重、超时、危险的工作,甚至是三陪一类的违法工作。

(刘萍)

上篇:广告
下篇:这个损失由谁承担?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2/1999021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2/10/26668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