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文/姜启德
陕南人过年,少不了要有好酒好肉,酒要自己酿的曲酒,肉要自己熏制的腊肉。
有了好酒好肉,接下来的几宗事是扯面和提蜡。陕南挂面堪称一绝,既滑爽又耐嚼,正月里走亲戚是上好的礼品,招待客人又是很省事的快餐,过年扯几架挂面,年就丰盛得多。漆油蜡是陕南又一特产,提蜡时将漆油烊化。用预制棉签分次蘸油制作,最后用红颜料染色。如今已有电灯照明,作为传统年货,大红蜡烛依然为人们所喜爱。
忙了这几宗事,然后就赶场。赶场最要紧的是请门神(神像),以图驱邪免灾,保四季平安。还有鞭炮、灯笼、年画和写对子的红纸以及祭祖用的线香、黄表和火纸,也是赶场要置办的重要年货。
男人的腊月忙得不亦乐乎,女人的腊月其实也不轻松。女人要做豆腐、煮豆食、拌甜酒(醪糟)、搀糖片,然后还得为一家人缝新衣做新鞋。腊月天,女人熬夜是常事
这些事停当了,年三十的事也有路数。早上起来,男人饲养牲口,女人和面蒸馍。过年,牲口格外受宠,猪一上槽,便有黄橙橙的包谷干饭相迎;牛一出栏,也早有满盆子的黄豆瓣儿搁在门口。牲牲灵灵过年过得阔,预示来年“槽头兴旺”。
女人蒸馍蒸得讲究,糖包子、菜包子、肉包子,应有尽有;鱼龙蛇虾,飞禽走兽,形态各异。过年蒸馍是盛事,一年中,麦收尝鲜蒸一回,第二回就是过年了。出笼的馍,松松软软,白白胖胖,预示着大吉大利,一家人心里滋润。不过也有晦气的时候,活活的发面一蒸,成了死面疙瘩,又黑又硬。遇到这种情况,女人很内疚、很压抑,男人却不抱怨,一样吃得很香。
蒸馍吃了,女人又上灶,男人贴对子、挂灯笼。灯笼要成双成对,人活动的地方挂,家禽家畜的处所也挂,房前屋后,里里外外,处处红灯高照。对子也一样,有多少门就贴多少副,不管门面大小,上下联和横批都要贴全。牛棚、猪圈、茅房、鸡舍也不例外。例外的是堂屋的宝条。宝条是单只,却是最长,从后山墙顶直垂到地面,“五谷丰登福禄荣华岁岁平安大吉大利……”贺年辞令多得一口气念不完。
过年讲的是“三十晚上火、十五晚上灯”,不等月尽天黑,炕头的柴火、堂屋的炭火,就已经燃得通红。门庭灯、堂屋灯点亮后,当家人往香火板点一炷香,摆上八仙桌,开席祭祖。祖先临位,晚辈要在—旁烧纸筛酒,作揖磕头。
除夕用餐菜要满桌子满碗,饭要满锅子满盆。吃饱了喝足了,剩下的远比吃下的多得多,这年就算过得富足。农家的日子,期待的就是这样“年年有余”!
除夕说话不能乱来。酒水不能说“喝完了”,饭菜不能说“吃完了”,没有要说有,不好要说好;倒酒要称筛酒,倒水要称上水。至于“穷、苦、病、灾”之类忌讳字眼,就更不可上口。图的是个吉利,一切都要尽往好里说。
除夕之夜不兴睡觉。团了年要上坟,给祖先送去祭食和灯火之后,老年人围着火盆谝闲传,青年人玩扑克,孩子们穿了新衣服,揣着鞭炮和压岁钱,打着灯笼,四处闹腾。就这么玩着乐着,走进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