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台湾的春节

2023年10月07日

□文/范忱

一、“祭灶”——年节的开始在台湾,腊月十五日是“尾牙”,尾牙之后就闻到过“年”的气息了。二十四日“祭灶”(送灶神),是年节的开始,祭灶所用的供品,除了牲肴之外,还有甜瓜,香料和甜茶(一杯),希望“灶王爷”吃了嘴甜,“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送神这一天做的“年糕”,民间称为“年粽”。年糕有四种:甜粿、咸粿、发粿、菜头粿。吃发米果是祈求新年发财。送神后,开始“清沌”,表示要把家里的一切“晦气”扫除,好迎接新年。随后,过年气氛就越来越浓了。

二、家家户户贴春联新年一到,家家户户门楹上都贴上了春联,门楣、正厅贴“福”、“禄”、“寿”等红纸条或五彩福等,就连窗户、猪舍、牛舍,甚至井、灶上也都贴了“福”、“春”等字样的小红纸,象征新春瑞祥。还有书写“西方佛祖”,缚柳枝挂蒜根,以作驱邪之用。或在柏枝中串插柿饼桔子祭拜祖先,以示“百(柏)事(柿)大吉(桔)”。

三、大年夜“围炉”大年三十即除夕,在中厅挂上牲礼花果,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台湾称为“辞年”。牲礼中特别放置一碗,叫做“春饭”,饭上插一朵花,叫“饭春花”。台湾话“春”,谐音“剩”,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大年夜,全家老少团团围着火炉(锅)吃年夜饭,叫做“围炉”。这一顿晚餐特别丰盛,各种菜都有象征意义。如鱼圆、肉圆,象征团圆;韭菜谐音“久菜”,表示“年寿长久”;萝卜台湾话为“菜头”,取意“好彩头”。“围炉”时,每个人不仅每样菜都要尝尝,而且、平时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以讨吉利。如果家中有人外出未归,要空出一个位置,把他的衣服放在空位上,以表家里人对游子的思念。这顿晚餐,台湾叫做“团圆饭”。饭后,孩子们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一份“压岁钱”。

四、正月里的情趣有一首台湾民歌,把新年描写得极为生动;“初一早,初二娇,初三困到饱,初四神落天,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一,迎春、祭祖、祀神、拜年是这一天的重要节目。人们一清早就起来梳洗打扮,亲友间互相拜年,凡有来客,主人就以朱红木盒或九龙盘盛糖果并端“甜茶”请客,称为“吃甜”,表示圆满亲密。大家互赠吉言,如“食甜甜,给你厍里生后生(生男孩)”、“食红枣,给你年年好”等。这一天不动菜刀,不食粥,也不扫地倒垃圾,不口出恶言或打骂儿女。初二娇,是指去年刚结婚的夫婿,这天要携妻去岳父家拜年,所以这天也叫“女婿日”。初三台湾叫“赤狗日”,台湾话“赤”与“穷”同音,因此人们多不外出游玩或请客,晚间提早熄灯睡个饱觉。初四是“迎接灶神”日。初五“隔开”,意为“新正”告结束,商店开门应市。初六清除水肥,台湾和福建一样,把这天定为“清水祖师”(水神)的祭日,农民特别重视。初七,农民将七种蔬菜、谷料混合煮食,名叫“七宝汤”(或“七元”),据说,喝了可除百病。初八是团圆日。初九“天公生日”,是新年中最热闹的一天,每家每户都以九牲五果六斋祭拜,又演戏又诵经,饶有情趣。

庆春节

佚名 摄

上篇:停办春节晚会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2/19990226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2/26/26701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