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跨越世纪的壮举

——渭南公路管理总段二级公路网化建设纪实

2023年10月07日

(上接第四版)渭南公路总段一班人,敢冒巨大的风险,敢顶超强的压力,不惜牺牲自己的荣辱与利益,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举债修路这条路子,为公路总段两千多名职工擎起了拼搏的蓝天,有了用武之地。

无私奉献铸辉煌

在渭南公路总段一班人果断的决策和严密地组织下,一场与天斗、与地斗的修路大战在渭南大地激战了四个多春秋,在这场拼搏较量中,全体干部职工,从总段领导到每一个职工,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

总段长王宏儒,是渭南公路二级改建的主心骨和“总导演”,但同时又是一员战将。几年来,他不仅要承受全部的压力和风险,而且身先士卒,经常奋战在第一线。关键的环节,重要的地方,他总是出现在那里。以工地为家,97年黄埔峪大桥被洪水冲垮之时,他重感冒在身,正打着吊针,得知消息后,不等打吊针打完就驱车赶到现场,二天三夜没合眼,回来时人都成了一堆“烂泥”,嘴烂、嗓子哑,像是从原始森林里出来的。书记张梁虽然来的晚一些,但他能够把党委工作放在正确的位置,紧紧地围绕总段的中心工作,工作开展得非常出色。具体工作中,他特别能吃苦,经常几天几夜在工地跑。副总段长张凡,人称总段第一腿,对于王宏儒总段长的构想,他不仅理解得透彻,而且能够创造性地发挥。为了报批各种手续,他带领财务人员,6年时间往返西安500多次,硬是把一个个批文手续拿到手,为每一项工程的顺利进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副书记袁启才虽已59岁,但勇猛不减当年,黄埔峪大桥救险时,他不顾年高从桥上跳下去抢救,摔成了骨折但他仍不下火线,脚上打着石膏,也要让人背着到现场指挥。还有副段长任有会、副段长黄志道、副段长姚玲芳、副段长高保全、纪委书记田鹏德、工会主席赵培森,个个都是打硬仗的猛将。他们既是总段班子的决策成员,又分别兼任工程指挥部的领导,长期战斗在第一线,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渭南公路总段二级公路网化改建中,自始至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就是无声的命令。人们不会忘记,1994年9月华山脚下20.3公里二级公路改建时,总段下了死命令,按常规需要到95年10月才能完成的工程,必须在94年12月底完成,当时从上到下,一没经验,二没好设备,地质又很复杂,车流量又特别地大,又是反季节施工。但是干部职工们没有怨言,没有一个人讲条件,每个人都当几个人用,白天晚上连轴干,平均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4个小时以上。大家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从上到下连续3个多月,没休过节假日,不少人一百多天没人家门。病倒了,负伤了,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工地。正像总段长王宏儒所说,这种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是多少年来所少见的。那种火热的战斗场景,谁看了都会感动。

人们更不会忘记,1997年7月的特大洪水不仅冲毁了省道华金路段,而且威胁310国道。华金路地处秦岭腹地,山高路险,到处是悬崖绝壁。洪水冲断了道路170多处,全程31公里中有15公里道路连路基都被冲毁,将华阳、金堆等两个乡镇及金堆城钼业公司几万名职工家属困于山中。310国道也有数处桥梁面临被冲毁的危险。情况十分危急,渭南公路总段立即指令华阴段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突击队,抢险保路。突击队在总段领导的带领下,冒着塌方、落石、滑坡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查路、找路,一块一块地背石头,编制铁丝网,肩膀磨肿了,脊背磨破了,在齐腰深的水中一泡就是几个小时,昼夜奋战,硬是在冲毁的路段修出了一条便道。不仅将华阳、金堆、以及被困在路途的群众从水困中解救了出来,而且为以后修复和公路拓建铺平了道路。

在310国道(101省道)、108国道、106省道公路拓建现场,到处都能看到干部职工激烈拼搏的战斗场面。公路施工和其他工作不同,天气越是炎热,越是施工的好时机,4年来,每年酷暑高温季节,人们坐在房间也热得受不了,他们却暴晒在烈日之下,干得热火朝天,住的工棚又热,吃不好,休息不好,日夜奋战,不断地战胜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可以说,渭南的公路就是公路人用血汗铺出来的,是他们无私奉献殊死拼搏的结晶。

妙棋一着,全盘皆活

事实证明王宏儒他们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他们的成绩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并达成共识,公路改建固然会激化堵车矛盾,但是暂时的,不改造虽然不能立即激化堵车矛盾,但堵车将是长期的,永久的,而且矛盾迟早还要被缴化,一旦激化,将比现在更甚多少倍,更重要的是这期间将要给渭南的经济社会及过往车辆带来多大的灾难呀!省交通厅的领导高兴地说,渭南公路总段在渭南公路最危难的关头挺身而出,自担风险,举债修路,取得了成功,不仅彻底解决了全省东大门不畅的问题,解决了省公路管理部门乃至省上领导都大为头痛的难题,而且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全省公路改建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人们不难想象,如果渭南公路总段不是顶着压力完成二级公路改造,那么渭南公路现在会是什么情形?如果说还是那个样子,不要说没有钱修路,即就是资金全部拔到位,改造到现在的样子,至少到四五年以后,这将会给陕西东部的经济社会带来多大的灾难!渭南市委书记王志伟、市长马忠平多次称赞渭南公路总段一班人是打大仗打硬仗的手,为渭南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劳苦功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渭南公路总段举债修路,进行二级网化拓建的做法可谓妙棋一着,全盘皆活。提高了路况等级,改善了交通状况,使通行能力大为提高,车速平均提高了40—60%,堵塞现象基本消失,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大开发和大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社会效益无法估量。截止目前,已有6个收费站已相继建成收费,1998年通行费收入5200万元,收费还贷工作已步入良性循环状态,从而实现不靠国家投资全面提高国省干线公路等级的目标,同时为公路的养护和整体路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彻底改变了渭南公路人的形象。四年前,渭南公路总段可渭一穷二白,一没有资金,二没有设备,三没有社会地位,所属十一个县段没有一个能配得起汽车,几乎没有什么施工设备。职工基本没有什么福利可谈,工资微薄,工作生活条件非常差。有顺口遛形容公路段职工, “远看像是卖炭的,近看像是要饭的,一问方知是公路段的”;“有女不嫁路段郎,一年四季见不上,归来再堆破衣裳”。曾经有一个县段,由于欠邮局3000多元邮费而无力支付,被告到法庭,职工就是把吃饭的钱都搭上,这几千元也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当时公路人的形象可见一斑。通过二级公路改建,几年来,总段系统增置机械设备106台,价值1920万元,是94年以前的1.9倍,其中总段及下属单位自有资金投资了1500万元,是五年期间国家给总段统配设备价值的3.5倍。就目前机械设备状况,已具备了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土石方工程的施工能力,大大增强了“造血功能”,锻炼了职工队伍,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截止目前,22个下属单位都配备了小轿车,有12个单位新建了职工住宅楼,职工收入比4年前翻了一翻。从而彻底改变了公路职工形象。渭南公路总段,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渭南公路管理总段先后涌现出县级双文明单位11个,市、厅(局)级文明单位7个,申报省部级文明单位2个,获市级青年文明号5个,省级青年文明号4个,省部级先进集体1个。 “抢抓机遇敢争先,要把那宽敞的油路直通天”,这是渭南公路人的胆略,这是渭南公路人的气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跨越世纪的壮举,在渭南公路建设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文:赵培森高占德惠焕章黄永平

图:赵润章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3/1999030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3/02/25421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