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跨越世纪的壮举

——渭南公路管理总段二级公路网化建设纪实

2023年10月07日

如果有人要问,渭南近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每一个渭南人都会自豪地告诉你:是公路建设。截止1998年底,渭南境内的国道、省道已有66.3%改造为二级公路,总里程已达到500多公里,这在全省地市中是绝无仅有的。

1997年10月,进行全国公路大检查的领导一行来到渭南,面对着渭南公路奇迹般的变化,他们惊呆了。检查组在陕西总共只停留了4天,而在渭南的时间就有2天,又是视察,又是听取汇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渭南公路建设取得的成就赞不绝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渭南公路建设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任何一个了解二级网化前渭南公路状况的人都不会忘记,还是在三、四年前,渭南公路差到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路况差、通行难的问题甚至被列入省人大正式议案和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之中,领导三番五次地批评,群众怨声载道。然而短短几年时间,渭南公路彻底改变了模样,不仅路况差、通行难的问题彻底被解决,而且取而代之的是宽敞平坦的二级公路,二级公路网化程度、路况良好程度跃居全省前列。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奇迹般的巨大变化,竟然是渭南公路总段的建设者们,在没有政府拔款的情况下,利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好政策,自筹资金,白手起家干出来的。因而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道路状况的改善。它是渭南公路总段人自力自强顽强拼搏精神的胜利,是他们以超常的思维、超常的胆识、超常的毅力,超常创造的跨世纪的壮举,足以震撼人心,在渭南公路史上,必将留下重重的一笔。

渭南路,道不尽的苦涩与艰难

渭南地处陕西的东大门,也是大西北与全国各地交流来往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称誉,公路交通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道310线、108线,省道101线、102线、106线穿境而过,境内干线里程共计754.27公里,是陕西省“米”字型公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交通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然而1994年以前,渭南公路基本上是70年代初期在原车马道上“哄”建而成的“战备路”,路面窄、基础差,三级以下公路就有689.56公里,等级低下,先天不足。按照技术要求,正常道路的服役周期一般为8年,每8年从路基开始就得重修一次。然而渭南的公路自70年代初以来20多年几乎一次重修也没有,超过服役期限达3倍以上。超期使用里程534公里,占70%。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交通流量猛增,大大超过了公路的承载能力。三级以下公路适应交流量为2000辆以下,而310国道达到12000多辆,108国道车流量达到了8000多辆,分别超过车流量达6倍和4倍,必须是一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才能适应的车流量。且大吨位车辆明显增多,轴载增大,轮压集中,渠化交通形成大面积长距离的结构性破坏,损坏十分严重,不少地方的三级公路甚至连四级都达不到。加上公路两侧商业网点林立,马路市场随处可见,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占总里程的5%,致使公路形成排放污水和堆积垃圾的场所,在行车的往复作用下,加速了油路破损。而渭南公路总段每年计划内大中修工程费只有400万元左右,只能安排大中修不到20公里,公路建设资金十分短缺,全段公路大修一遍需近40年时间。从而使渭南公路陷入了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交通流量大、吨位大;公路结构破坏、破损严重;资金短缺,无力修复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之中,陷入了无力自拔的困境。

造成的恶果便是无休无止的交通堵塞。以310国道为例,这个被称为陕西的东大门,是贯穿陕西,连接全国各地的咽喉要道。有人曾在一天之内观察到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车辆通过。然而多少年来,这条咽喉要道却成了长脖子要道,几乎天天堵车,短到数十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几天几夜地堵。不仅影响了行车速度,给人民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严重地影响着陕西的对外形象和对外开放,制约着陕西经济的腾飞。

不仅渭南的310国道路况极差,108国道,102省道,106省道路况也极差。在跑车的司机当中,当时曾流传着这样的笑话,他们说,在车上睡觉,只要一被颠醒,准是到了渭南。一次渭南公路总段的领导到咸阳开会,咸阳一位干部谈道,他身患胆结石,跑了全国多少地方都没有治好,没想到坐车到渭南跑了一圈,颠簸了一路,几乎能把人的腰闪断,没想到这么一颠,胆结石竟然不治而愈。不管这件事对这位干部来说是好是坏,但渭南道路的恶劣程度却可见一斑。那几年,全省公路系统组织的评比中,渭南公路总段每年都是倒数第一。可以说全国公路差的省份中就有陕西省,而陕西省公路最差的地方在渭南。因此,可以说渭南的公路几乎是全国最差的。

要想富,先修路;路不通,不仅万事休已,而且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的一颗毒瘤而害人匪浅。多少司机因堵车而叫苦连天,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计。多少辆车在本不该有的事故中毁坏,多少个生命成为这恶劣道路的祭品。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省长书记,乃至中央领导,无不饱尝渭南道路难行之苦。群众怨声载道,甚至谩骂诅咒,领导一次次地批评责备。解决渭南公路存在的问题不仅一次次被列入省长办公会议题之中,而且被写进省政府正式报告之中,以及被列入省人大正式议案。这在陕西省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尽管如此,由于受资金、车流量及公路基础过差等诸多因素的局限,渭南公路交通问题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多少人在苦苦地哀叹:渭南路啊,何处是尽头?

举债修路,向风险挑战

群众的抱怨领导的批评,全都集中到渭南公路管理总段,总段长王宏儒坐如针毡。然而再巧的媳妇也难做无米之炊。没有钱,拿什么去修路?尽管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渭南道路问题,一级级领导,一次次批示、责令尽快解决,然而一到资金问题上,全都无法落实。

怎么办?怎么办?总段一班人在一遍又一遍自问。以王宏儒为总段长的领导班子是1990年走马上任的。尽管具有大专文化的王宏儒历任过公社书记、副县长之职,素以干练果断、敢打敢拼著称,在解决渭南公路问题上绞尽了脑汁,从1990年到1993年的3年多时间里,作过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尝试,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却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王宏儒率领的一班人没有退缩。他们审时度势,困境思变,分三个阶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是找出国省干线公路状况如何落后的症结所在,我们怎么解决?二是国家将交通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基础产业,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我们怎样去贯彻执行?三是学习沿海地区“举债办交通”的成功经验,如何与我段实际相相合?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致认为,要彻底改变渭南公路的面貌,首要解决的是资金投入问题。要解决资金问题,必须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模式所形成的等、靠、要国家投资的被动局面,大胆探索,用好用活政策,采用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为解决渭南公路建设问题提供先决条件。经过进一步的分析论证,他们果断地选定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个举债修路的新路子。

对于观念相对滞后的陕西来说,贷款修路毕竟是个新鲜事物,一开始从上到下都有很多人不理解,持怀疑和反对态度。有的说,二级公路改造,这么大的工程量,省上市上都没能力解决,你公路总段能有多大的能耐,还不是出出风头而已。由于公路总段为了弥补养路费不足,在此之前曾下海承包建筑工程而失败,受过挫折。因而总段内部职工也议论纷纷,他们担心说,总段搞二级路改造若再次失败,再赔进去,恐怕连饭碗也得断送了。一些上面的领导也批评他们头脑发热,因为领导们很担心,一旦改造失败,不仅新的路不能按时修好通车,旧的路又没有了,那么每天过境的一万多辆车怎么走?按规定,国道上交通堵塞,要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备案。仅310国道每天就有一万多辆车经过,一旦交通中断,就等于陕西的东大门被关闭,造成的损失和责任谁也承担不起。在总段班子当中,不少人也都为“贷款修路”捏着一把汗,他们说:贷款修路尽管是一个新鲜事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但社会是复杂的,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你王宏儒一下子把萝卜坐得这么大,到时候搞砸了,不仅你已有的一切都将葬送贻尽,而且这届班子,特别是王宏儒在渭南公路史上将留下历史的骂名。

种种不利的后果,王宏儒和他的助手们比谁都清楚。然而他们认为,凡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大机会必然孕于大风险之中。时代已经把这届领导班子推向了峰头浪尖,拼,也许会粉身碎骨,但总有成功的希望,不拼,任何成功的希望都没有。在王宏儒的反复说服和鼓动下,班子成员最后达到一致意见,不管困难有多大,贷款修路这条路坚决走定了。

令王宏儒和他的助手们最感欣慰的是,他们的决策受到了渭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市委书记王志伟和市长马忠平多次在各种会上做出指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是一个很大胆很好的想法,市委市政府不仅坚决支持,而且各个部门都要为公路总段实现这个目标大开绿灯。他们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向省上上报材料,他们半夜三更研究材料,亲自督促,连夜将文件打印出来,一些部门及地方单位的关系不好协调,他们立即批示,责令解决;为了尽快得到省上的批准文件,他们协助公路总段联络各种关系,甚至亲自出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上上下下艰苦努力下,1994年8月,省交通部门终于同意渭南公路管理总段通过“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形式,对310国道华山脚下20.3公里交通流量大,路况差的重点路段进行拓宽改建,渭南公路管理总段二级公路改建终于拉开了战幕。

第一仗,打得真漂亮

首次“举债修路”,带有强烈的探索色彩,成功和失败、风险与效益同时存在,成败在此一举。对于王宏儒来说,他身上的担子比谁都沉重。几十年来,总段几乎从来没有承接过路建工程,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小修小补水平,一下子要承担二级公路改建,设备、技术、施工、经验显然不足,一切都是新课题。这个路段又是310国道渭南段最难修的路段,路基地下大石头多,挖掘困难;地下水位高,影响修路质量和进度;山上下来的水流多,涵洞问题解决不了;上坡弯度大,需要大垫方加宽;还要拆迁、征地。更重要的是,310国道交通流量极大,堵车已大害,一旦动工,必然加剧堵车矛盾,必须是一边修理,一边疏导交通。可以说这段路把修路中的难题都占全了,不少有经验的专业施工队都望而却步。

然而对于势在必胜的渭南公路管理总段领导班子及2000多名公路职工来说,这些困难已算不了什么。总段成立了“310国道改建工程指挥部”由副书记袁启才任总指挥。8月25日贷款资金、立项、可研、测设、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刚一就续,参加修理大会战的华阴段、合阳段、澄城段、蒲城段等11个县段及总段直属单位共14支建设队伍,在工程指挥部的统一调遣下,开赴华山脚下。参加会战的干部职工,早已擦拳磨掌,热血沸腾。9月1日,总段长王宏儒一声号令,参战队伍在20.3公里路段上同时打响。在这次大会战中,他们采取了四条硬措施:一是“大兵团攻坚”,投入大量的人力机械;二是对施工单位进行目标责任承包;三是领导身先士卒,坚守现场排忧解难;四是工程技术人员蹲点包片,全面把好质量关。由于各项准备工作完善,措施得力,加上参加施工的广大干部职工士气正旺,热情正高,他们夜以继日,不怕艰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使工程在12月20日胜利竣工。与此同时,正当道路施工在他们严密地组织指挥下干得热火朝天之时,王宏儒又安排一支人马着手办理收费手续报批,组建收费队伍,在工程竣工的同时,这些工作也随即就序。12月24日,历时5个月艰苦努力的310国道华阴收费路段正式收费。标志着渭南公路管理总段举债修路首战正式告捷。

这是渭南公路总段二级公路改造史上划时代的一战,不仅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收费三个奇迹,按工程量所施工的时间,在全省是最短的,按正常施工进度需要一年时间,他们仅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被省地领导称之为陕西的“深圳速度”;而且解决了310国道华阴段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瓶颈”路段公路等级;同时解决了公路改建资金的投入问题,为不靠国家投资搞干线公路改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更重要的是鼓舞了斗志,增强了信心,锻炼了队伍,为今后推进渭南干线公路二级网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级网化,不敢想却成现实的神话

渭南公路管理总段举债修路首战成功,也受到了当时的渭南行署的高度评价,并对王宏儒为总段长的渭南公路管理总段改造国省道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根据建设华阴收费路段的成功经验,王宏儒总段长趁热打铁,亲自起草了“关于对全区干线公路实现二级网化的意见”,他的这一建议受到了原渭南地区行署的高度评价,行署决定按照渭南公路总段建设华阴收费路段的模式,在“九五”期间对辖区国、省干线公路实施二级网化工程,并向全区制发了《渭南地区行署关于“九五”期间区境内国、省道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的实施计划》。在这个“计划”中,特别明确了各县、市人民政府的职责和加快渭南市干线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行署的决策,是对干线公路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王宏儒率领总段一班人及时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立即成立了渭南公路总段二级公路网化工程指挥部,下设三个分项工程指挥部即:310国道改建工程指挥部、108国道改建工程指挥部、101省道改建工程指挥部。在班子内部,形成以王宏儒为统帅的袁高大军、姚田大军、张赵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建设工地,对辖区国省干线公路全面开战,进行大规模的拓宽改建。

1995年,他们实施了两项重点工程建设,一项是108国道大荔辖区40公里的拓建工程,这项工程于1995年4月份动工,10月份竣工,11月份开始收费还贷,再次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收费。另一项是310国道华阴收费路段西延至华县20公里拓宽改建工程,该工程于1995年6月动工,1996年8月竣工。1996年,在搞好310国道华阴华县段尾留工程的同时,于7月份开始实施108国道合阳境内44公里的改建工程,310国道临渭段也同时动工。1997年实施了三项重点工程,第一项是108国道澄城境内20公里改建工程,第二项是310国道华县至渭南12.2公里改建工程,第三项是101省道富平境内21公里改建工程,这三项工程均在1997年底竣工。1998年完成省道106蒲城段38公里、省道101渭南城区段11公里、108国道合阳北11公里改建。从1994年至1998年底,已完成总投资3.8亿元,累计完成贷款修路里程230公里,使渭南境内国省干线二级公路总里程达到500多公里,占整个国省干线里程的66.3%,从此彻底改变了渭南公路的落后面貌。使渭南境内国省干线二级公路里程及路况所占比例从4年前全省倒数第一跃居今天的全省前列,乃至整个西北也是不多见的。

渭南公路总段在大力拓建二级公路的同时,没有忘记质量为本。在实践中他们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质量风险抵押金办法就是其中之一,每项工程,从总段领导、工程指挥部、项目部、施工队,直到每一个干部职工,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交5千元、4千元和3千元作为风险保证金,如果工程按期并保质完成,保证金退回,并奖励与保证金同等数量的奖金,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对责任人重罚的同时,所有工程项目保证金全部扣除。谁把工程搞砸,不仅自己受重罚,而且会激起民愤,从而形成了保证质量,人人有份,一人出错,人人指责的局面。保证金措施的实施,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这笔数量可观的保证金,对资金奇缺的工程建设又是一个极好的调剂。目前这项保证金实施办法,作为渭南公路总段的创举,已在全省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在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保证体系的同时,他们还通过社会监督、行业监督、政府监督、质量自检,对质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综全监督,以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从已拓建完成的二级公路质量来看,一年比一年好,全部工程质量年年达到优良标准。受到了省、市质检部门的一致好评,绝大部分路面可以达到一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的标准。从公路质量角度来说,渭南公路总段可以说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如今,驱车行驶在渭南的公路上,平坦舒适、宽敞、通畅、人们简直不敢相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渭南,竟会有这么好的公路。渭南公路的飞速发展,不仅和全省同行业的工作拉开了距离,而且在渭南也把其他行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样的结果,不仅吃够路难行之苦的人们没有想到,就连渭南公路总段的干部职工也没有想到,他们说,几年前,二级网化连做梦也不敢想,可是转瞬之间竟然已成现实,简直是奇迹。

奇迹,来源于超强压力

渭南公路的发展的确是个 奇迹,毫无疑问这是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高度 重视、金融机构、公路沿途地方政府、群众大力支持下,两千名渭南公路人流血流汗拼出来的。同时,也是渭南公路总段以王宏儒为段长的领导班子高瞻远瞩,顶住超强压力果断决策的结果。

首先他们要承受缺乏资金的压力。全部二级公路改建,几乎都是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完成的,上面拔款,此路不通;银行贷款,难上加难;职工集资,杯水车薪;基层及施工单位垫资,也都远远超过了极限。没有钱,路还要修,工程不能停,质量还必须绝对保证。每个环节都不能脱节,每一笔资金都要发挥几倍乃至十几倍的作用。而且道路一旦修成,贷款归还不了,债务无法落实,那么王宏儒他们将是最大的“冤大头”,一切的责任及风险将会落在他们身上,他们的压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因而可以说,四年来,一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们都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

其次,他们要承受各种舆论的压力。二级公路改造之初,总段大多数干部职工对王宏儒及总段领导班子的决策不理解,有不少干部直接反对这样做,认为这是拿两千多名职工的饭碗去冒险。省、市的不少部门也对这种做法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王宏儒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精神可嘉,但是不自量力。先不说钱的问题,你一动工,交通就得中断,每天上万辆车怎么走,事情惹大了,不仅你王宏儒挨骂,公路总段挨骂,省上、市上及有关部门的领导都要跟着挨骂,众怒难犯,弄不好甚至会惹下大乱子。事实上施工一开始这个难题就一直伴随着修路的全过程,由于过往车辆大多数吨位大,有的车况差,少数司机不守交规,造成拥堵现象司空见惯,如遇下雨下雪,堵车问题更加突出,甚至矛盾激化。施工单位一边修路,一边硬着头皮进行疏导,可以说骂声不断,怨声载道,告状的,投诉的不断,不仅告到市上、省上,甚至告到中央,有的甚至对王宏儒及总段领导成员进行人身攻击。包括以前反对这样做的一些干部群众也埋怨总段班子,不叫你们搞不叫你们搞,你们就要搞,搞成这个样子,你们心甘了!王宏儒他们不仅整天提心吊胆,没黑没明地搞工程,而且还要应付连续不断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训斥、投诉、指责、谩骂、污辱。正像有人形容的那样,四年来,一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总段一班人不是坐萝卜,而是坐着手榴弹过来的,是在唾沫星子中发展起来的。 (下转第二版)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3/19990302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3/02/25422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