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决定你爱谁
芸芸众生,谁是你的白马王子?你的红颜知己又是谁?古人将此归于“缘分”。不过,科学家新近提出了“基因决定你与谁情投意合”的观点, “缘分”之说似有了科学根据。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大鼠在选择配偶时受到一种称为MHC基因的制约,雌性鼠总是挑选与自身MHC基因不同的雄性鼠为“丈夫”。那么,雌性鼠是凭借什么来识别对方基因的异同呢?是气味。MHC基因不同,则身上发出的气味(又名体臭)便不一样。
人类也是如此吗?科学家根据大鼠试验的原理设计出嗅闻T恤衫的方案。令人惊异的是:受试的女大学生凡没有服用过避孕药的所喜欢的T恤衫气味,其男子体内免疫系统的基因果然与之不同。
假如你是一位未服过避孕药的女性,有朝一日被某一位男子的气味所吸引,可以肯定这个男子体内的免疫系统基因与你的不一样。换言之,体内基因不同,异性方能互相吸引而终成眷属。“基因”学说无疑给“缘分论”作了一个较为贴切的注脚。
爱之源头在何处
有过恋爱史的人都品尝过爱情这杯神奇之酒的滋味。那么,这种令人如痴如醉、神魂颠倒的情感来源于何处呢?科学家回答是在大脑深部的丘脑中。
美国医疗心理学家这样描述人在恋爱时脑中电化学活动的过程:在柔和的烛光里,男子望着女子,丘脑下部的神经活动受到突然激发,神奇的爱情物质大量产生,并随血液环流遍全身,引起飘飘欲仙的感觉;女性也一样,脑细胞发生同样的电化学活动过程,于是两颗心灵迸发出炽热的爱情火花。
科学家提出爱情源于丘脑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他们系统地观察了一批脑垂体异常的男女,发现这些人没有热恋中的狂热心理活动,即使有伴侣,也无情欲的燃烧与美妙无比的感觉,补充激素也只能保证其体格方面的发育。究其奥妙,在于这类人丘脑下部通道的某一特定部位出现了故障,而这个部位恰在脑垂体受到了各种损害(如肿瘤或结核的侵袭等),都可能“株连”爱欲。
“一见钟情”之谜
男人和女人各自把所梦想的对象特征储存于大脑之中,就像把数据储存于软盘中一样,称之为“爱之图”。这张图最早由父母勾画,并不断受到外界因素的修正与补充。年龄越大,图像越具体。由于某种契机而第一次目光相触时,眼睛将捕捉到的对方身高、体型、眼神、发色、发型、风度以及服饰等信息,以每小时400多公里的速度,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对方特征与所储存的图像越是相吻合,大脑发生的信息就越强烈,体内的“化学工厂”便开足马力产生大量兴奋物质,在脑中形成一种幸福激素,引起诸如心跳加快、颜面发红等变化,心中激情涌荡,即“一见钟情”。
“爱情物质”知多少
当一个人坠入爱河时,文学家喻之为被丘比特之箭射中。所谓丘比特之箭,实质上就是体内的“爱情物质”,又被称为“恋爱兴奋剂”。
据美国精神学家研究,“爱情物质”有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苯乙胺、内啡肽等。其中苯乙胺最为突出,它是神经系统中的兴奋物质,当遇到所爱慕的人时,体内此种物质就会起作用,一个动人的微笑便呈现于脸上,一种晕眩感便突出其来。正如欧洲哲人卜伽丘所说: “真正的爱情能鼓舞人,唤醒内心沉睡的力量和潜能。”苯乙胺的神奇作用,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医学家建议失恋者吃点巧克力的奥秘之处,因为巧克力富含苯乙胺,可以提高因失恋骤然降低的苯乙胺水平,从而改善苦闷抑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