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料表明,截至去年9月份我国汽车产销率总体呈负增长,汽车生产能力开工不足,市场销售疲软,尤其是去年初燃遍全国的分期付款购车业务,也日渐冷清。在我国汽车业急需“动力”和“输血”的关键时刻,去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向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正式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可谓给正处于低迷的汽车消费下了一场“及时雨”,打了一针“强心剂”,有些人认为银行的介入将使整个汽车消费迎来“第二个春天”。那么,银行按揭能否成为撬动汽车消费热潮的支点?银行按揭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
买辆桑塔纳每年开销二三万:汽车工业要想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其关键就是要有巨大的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而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已由公款消费逐步转向个人消费,巨大的现实购买力和潜在隐藏在以居民家庭为主的私人购车中。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家用汽车10万元以下的只有夏利、奥拓等,只占一小部分,而价格在10—20万元的桑塔纳、富康、捷达、红旗及各种即将上市的中高档新车型汽车却占了汽车消费市场的绝大部分。这次建行贷款购车业务限定的汽车品牌目前仅为桑塔纳、富康、捷达、红旗、奥迪5个品牌,以后将扩展到国产大客车和货车,这说明在这次建行贷款购车业务中消费者只能贷款购买中高档家用汽车。粗略计算可以看出,一个居民家庭要想贷款购买一辆12万左右的汽车收费总计大约为2.5—3万元。
居民购买力仍是道坎儿:1998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表明,全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12大城市中,大部分的居民月收入不到1000元计算,年收入也不过12000元,普通居民家庭收入2—2.5 万元,而现阶段购买一辆12万元左右的家用汽车,一年的消费总支出为2.5—3万元,超过了居民家庭总的年收入,普通的居民家庭真正能买得起车的微乎其微。普通居民家庭即使倾其积蓄或者向银行贷款买辆私家车,与车有关的年检费、养路费、维修费、汽油费、还贷付利息等无疑是考验居民家庭购买力的一道不小之“坎”。
买了车无处停又是一难:不仅汽车现行售价过高阻碍了汽车驶入家庭,而且停车场地建设滞后、地方对私人汽车消费的限制、汽车消费综合环境亟待完善等间接因素也制约了私人购车的发展。按照交通工程学原理和国际中等发达国家惯例,以10万辆汽车起步计算,每1000辆汽车须15%—30%的停辆泊位。而近10年来,城市停车场地的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汽车拥有量的发展速度。以西安为例,目前西安市拥有20万辆左右机动车,并且每天有2万辆左右的外地车进西安,可全市停车场只能停泊车辆2000辆左右, “停车难”究竟有多难就可想而知了。时下, “限量购车”、 “限时通行”、 “限汽车排气量”、 “限购车品牌”等地方政策也让我们对汽车进入家庭不容乐观。银行介入汽车消费虽然能促进汽车消费热潮,但私人购车真正要形成气候仍需社会各方实际努力。 (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