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省城西安的大街小巷,人们随处可见各式各类的职业介绍机构,门口竖着一块块的招聘广告牌,上面写满了工种和薪金,吸引着过往的求职者。
五花八门的职业中介机构,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繁荣,但因其良莠不齐,也给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近一时期来,一些职业中介机构乘劳动力市场中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较多,求职者心切之机违法违规经营。有的利用虚假信息进行欺诈,有的超标准收费。还有一些非法职业中介机构以及其它组织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非法从事职业中介活动。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损害了求职者利益,造成了恶劣影响。
非法劳务中介相对于城镇,就像是滋生在人体上的毒瘤一样,非清除不可。新年伊始,陕西各地相继开展大规模的清理整顿、集中打击非法职介行为的活动。从3月1日起,省劳动厅主要协助西安市、宝鸡市开展清理整顿活动。
由省、市、区劳动和人事、公安、工商等多家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首先对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立交桥和火车站附近的职业中介机构进行了检查。检查中竟然发现,曾在去年底被取缔的“兴旺劳务所”等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又改换门庭,挂起了“兴旺人才市场”的招牌,仍然干的是坑蒙拐骗的勾当。联合执法组依法将“兴旺人才市场”等四家中介机构取缔或责令其停业整顿。
随后的半个多月内,联合执法组又相继对莲湖、碑林、雁塔等城区的职业中介机构进行了集中检查,有力打击了西安市区的各种非法职业中介行为。宝鸡、咸阳等地市的集中打击行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省劳动厅一位劳动官员介绍,此次大检查的执法依据是《职业介绍规定》、《陕西省职业介绍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各地劳动力市场管理有关规定。以西安市为例,除了依据部、省两个规定外,还要依据《西安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综合来说,在西安市一个合法、规范的职业中介机构除了必备“三证”(职业许可证、收费许可证以及工商、税务部门的有关证件)外,还必须遵守6项制度(用工单位须知、求职者注意事项、工作人员手册、文明语言、八要八不要、交流程序等),同时还要公布举报电话和投诉点。
但在检查中我们发现,用以上标准来衡量,完全合格的并不多:
实录一:西安市某区电子街副4号门面,悬挂着“陕西省总工会再就业办公室西安电子城服务部”的招牌,走进房中,不见“三证”,更谈不6项制度。严重违反了有关规定和条例,属未经批准成立的非法职介机构,检查人员予以现场取缔。执法人员查封时,店老板溜之大吉。
实录二:挂靠电子城居委会的一家职业介绍所,“三证”俱全,但同时兼挂“婚姻介绍所”的招牌。老板心也太沉,想开一家店挣两家的钱。违反了有关规定,属未经批准擅自扩大经营范围。执法人员责令其马上摘掉婚介招牌,只准经营职介一项业务。
实录三:一个“陕西省博深职业介绍服务部”的大招牌悬挂在电子城的一个村口上,令执法人员惊叹:好大的口气!牌下的招聘栏里写满了要招的工种。执法人员进村检查时,职介所已人去楼空,找房主也不见。但据知情人悄悄相告,此职介所其实就是房主办的,若有人来查就推到房客身上,说房客已走云云。好个狡猾的“老鼠”,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又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执法人员现场宣布将该所取缔。
实录四:“西影路职业介绍所”乍一看属合法机构,牌证俱全。但细心的执法人员发现疑点,一幅招聘牌上报出的应聘者月薪惊人:化妆师月薪3万元,厨师月薪3.6万元等等。经查实,所提供信息全部是假的。这家职介所终究没有逃过执法人员犀利的眼睛,被责令马上停业整顿。
通过这次大检查,大整顿,不难看出,非法职业中介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求职者不断增多,劳动力流动频率的加快,需要大量的职业中介组织,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开办所谓职介组织,坑人骗钱。二、政府管理中的漏洞。目前职业中介机构由劳动、人事等多家部门审批。一些非法职业中介机构便钻这个空子,频繁变换门庭,以“游击战术”对付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给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三、合法的职业中介机构发展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知名度不高,也给非法中介以可乘之机。
因此,对付非法职业中介行为,我们认为,应该采取“改变现行管理体制,严力打击非法行为,大力发展合法机构”的措施。 (陈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