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英
在福建漳浦县城东郊,绿树翠竹之中,有一座明代建筑庭院,名为明诚堂文明书院,此即明大学士黄道周讲学处。明诚堂两进两厢,天井中有天地盘,硕大的盘面上,方格圆圈相间,井然有序。古往今来,众多的学者游人慕名前来,驻足盘前,凝眸苦思,竟无人能予破解,被称为今古奇观、千古之谜。
天地盘又名天文图,全部以花岗岩石板砌成,分台阶式两层,下层为底座,上层是主体,高42厘米,四处各长3.78米,盘面每边刻有128格,全盘16384格。同时以盘面中心为圆心,刻大小不等的圆圈8个,形成方圆交错的图案。据行家介绍,天地盘也是明末著名爱国主义者、儒学大师黄道周自己设计的,目的主要是配合教授他自己著的《三易洞玑》时所作的直观教具,同时用以研究天象变化,测知天气阴晴风雨。以圆表示天,以方格表示地,表示方法是“方圆相削,凡十八变还反于极”,换句话说,就是反复推算十八次又会还原。至于说,如何方圆相削,则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黄道周的《三易洞玑》十六卷,“意欲网罗古今,囊括三才,尽入其中”(《自述》)。《四库总目》介绍该书日:“是编盖约天文历数归于《易》。其日‘三易’者,谓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孔子之《易》也;日‘洞玑’者,玑衡古人测天之器,谓以《易》则天,毫忽不爽也。”由此观之,只有读懂黄道周的《三易洞玑》等著作,方能找到破解天地盘的钥匙。
漳浦的天地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清康熙年间出版的《漳浦县志》称:文明书院“堂前砌石为天文图,莫有解者。”清代进士李国祚特地前来研究,徘徊无语,找不到答案。留下一首长诗作叹,末两句云:“陆逊难知八阵图,龟年末辨霓裳谱。解悟由来待大贤,区区私智一何鲁。”
咫尺藏乾坤,奇观贯古今。我们期等着解悟的大贤,使天地盘焕发青春,在研究易经与天象关系中发挥它特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