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祝贺铜川市劳模大会胜利召开

为有清泉润耀州

——耀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创省“十佳供水单位”纪事

2023年10月07日

1999年4月,当耀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刘印弟从省上捧回省人事厅、省水利厅颁发的全省“十佳供水单位”的铜匾时,职工们纷纷迎了上去,抚摸着这块金光闪闪来之不易的铜匾,大家激动不已。这不是一块普通的铜匾,它渗透了耀县供水公司90多名员工和刘印弟四年拼搏的心血。

耀县旧称耀州,这块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自古便有灵气,耀州瓷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药王孙思邈在此采药,留下厚厚的《千金方》让后人高山仰止。然而历史的辉煌并没有使这块缺水的土地享受祖先的庇荫。进入90年代,耀县城区的供水矛盾日渐严重。赖以供水的四眼水源井有两眼相继报废,剩下的三号、四号水源井承担起了全城供水的重担,日最大供水量5000立方米,仅占城区的日需水量的56%。而总长12.6公里的主干供水管网都是70年代初铺设的,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15年使用年限,因超期服役和人为环境损坏造成管网老化腐蚀破损严重,管道水量的漏失率高达15%——22%;再者当初建设时城区用水量不大,管径普遍偏小,部分地段供水形成“瓶颈”现象,制约了输供水量,另外距离老城较远的供水管呈树枝状,造成供水保证率低。这样的供水现状不但成为县领导决策层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也严重制约了耀县经济的发展。

四年前,刘印弟走马上任,担任当时的自来水公司经理,接手了这个倍受市民关注的单位,在对公司作了全面了解后,这个年轻人开始大胆地带领全公司职工进行了艰苦的二次创业。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争取社会各界对供水工作的支持

公司班子通过深入的调研后认为,耀县城镇供水矛盾尖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直接原因是投入严重不足。作较深层次分析后则不难看出,思想不解放、观念守旧是真正重要的制约因素。事业要发展,首先要打好宣传教育这张牌,公司压缩办公费用,增加宣传经费,在《耀县报》办专版,开辟宣传栏,在县城区繁华路段设置固定宣传标语牌,在街头、中心农贸市场设立宣传咨询点,进行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公司先后抽调50多名职工,组成10个供水宣传巡查组,这种供水宣传巡查活动从1996年开始至今,收到了良好效果。县委、县政府对公司的宣传工作给予了大力热情的支持,对城区供水水质及供水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极为重视,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加快解决城区水荒问题的途径,1997年底,县政府决定将发展城镇供水列入本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998年6月9日第七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调整水价入手,逐步改变长期以来水价偏低的状况,增强供水公司还贷和自我发展能力。新水价执行后,公司不但将迅速扭转长期亏损局面,预计还可年盈利30——40万元。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供水能力,满足县城供水需求

说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这个去年才脱贫的县来讲,政府是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这样的巨额资金。刘印弟知道这个道理,他四处奔走,争取支持。在县水利局和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省财政厅、银行、县水利局等单位争取到216万元资金,对供水设施开始进行雄心勃勃的改造。

在水源井方面,他大胆采用“租建并举”的工作思路,在新的水源井未建成之前,经过多方协商,1997年7月份用水高峰时期,租用城郊一农用灌溉机井为城区提供水源,使公司供水能力由5000立方米/日提高到6000立方米/日,缓解了城区高峰期用水矛盾。

新水源井被定名为5号水源井,被县委县政府列入1997年和1998年两年向全县人民承诺要办的实事之一。全公司上下协力,同舟共济,争取早日使5号井建成并网。1997年完成钻井工程,1998年又相继完成配套的管道、电力、泵房工程。8月10日,5号井并网运行,当地下180多米的清泉涌进管道,送往千家万户时,县领导笑了,老百姓笑了,刘印弟和他的职工们也笑了,因为他们的供水能力一跃而上升到8000立方米/日,多年来困绕耀县经济发展的用水供求矛盾终于得到了初步缓解。

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更是一个艰巨工程,工程量大,涉及面广,时间要求紧。刘印弟身先士卒,与职工战斗在施工第一线。98年7月中旬,盛夏酷暑,北大街管网实施改造工程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在施工现场上,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职工一起冒酷暑,挥汗水、出满勤、干满点,在他的带领下,职工们发扬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精神,顶着炎热和蚊咬,还有随时被铅水溅伤的危险,苦干实干,按时完成了最后的灌铅接口施工任务,并一次试水成功,保证了县城区的正常供水。截止目前,他们已顺利完成北大街和学古巷1398米长的φ200mm—300mm的主供水管道更新改造,完成了耀州路φ300mm黑铸铁管道1690米的安装任务,为耀县的供水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国家体改委《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和意见》及省委、省政府的两个《决定》和市、县有关企改政策精神,公司制定了改制的指导思想,即:“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先出售、后改制、再规范”。在主管局的领导下,明确了方向及思路,为企业改制奠定了基础。先后制定出改制方案、细则、章程和内部管理运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并经97年7月28日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在内部管理上采取将公司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班组,责任到人,定期考核,奖罚兑现的办法,从体制上保证了企业职工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财产的拥有者。改制后,公司面对经营困难、人员多的现实,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一个目标,多轮驱动的工作方针,发挥供水企业自身优势,扩大经营范围,积极开辟新的经营门路,组建了水暖建材门市部,水暖工程安装队。公司近期正在抓紧建设生产综合楼,综合楼内将设浴池、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项目,积极为富余职工创造就业条件,吸纳下岗职工,减轻政府压力。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后,给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司凝聚力较前明显增强,职工精神振奋,生产积极性高涨,公司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健康稳步运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立足跨世纪发展,为中长远规划做充分准备

四年过去了,公司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供水能力由5000万吨增长到8000万吨,销售收入由114万元增长到163万元,各项生产经营指标逐年稳步增长。面对取得的成绩,刘印弟和职工们没有沾沾自喜,迎面而来的21世纪更大的挑战,使他们未雨绸缪,为公司的长远规划建立基础。公司聘请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于去年五月完成“耀县县城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耀县城区供水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该项目可研报告今年6月9日已顺利通过省水利厅专家组的评审,为该县城镇供水争取列入“陕西省城镇供水利用日本政府贷款项目”做好了前期准备,也为供水公司今后的发展绘制了宏伟的蓝图。

远景已定,公司上下决心自加压力,团结奋进,全力保障全县城镇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把城镇供水培育为一新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篇:越洋“杀手”杰胜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4/1999042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4/29/2558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