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始终把制止中小学乱收费作为树行风、塑形象的重点来抓,纠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个别地方和学校仍有乱收费现象,在部分贫困山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这里以洛南县为例,探究一下造成此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方面原因:
一、“普六、普九”资金缺口过大,学校外帐多。据调查,全县大多数学校有欠款,少则2000—3000元,多的达40多万元。在学校陷入经济困境,正常的开支无法维持,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下,个别学校为了保证教学,铤而走险,撞收费政策的红灯,超项目超标准收费。
二、公用经费无保证,学校工作无法开展。根据原教育部及陕西省有关规定“小学生年均公用经费要达到20元以上,初中生达到32元以上”,“公办普通高级中学每年财政性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45元,2000年后不低于60元”。但由于县财政拮据,多年来,仅能拨付人头费,公用经费根本无法划拨,一些学校不得不多收费,以维持正常工作。
三、补课费无从支付,只得从学生中收取。迫于升学压力,各校纷纷利用节假日补课,学校无法开支,只得从学生中收取,以维持最低的教师补课费。
四、学校面广、线长,在收费问题上还存在死角。洛南县700多所中小学,分布在30个乡(镇)的沟沟岔岔。尽管年年宣传收费政策,并进行检查,但阶段多,经常性的宣传和检查客观上讲做不到,因此难免造成个别边远、交通不便地方的学校不能及时掌握收费政策,而超标准收费。
主观方面原因:
一是学校领导对制止乱收费的认识还不到位。以为只要不把超收的费用装进个人腰包就不算违背政策、违反纪律,明知乱收费是错误的,而顶风超收多收费用。没有认识到乱收费对大局的影响,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形象的影响。二是在个别地方、学校领导有攀比现象。
贫困山区中小学收费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尽管在个别地方、学校出现,但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
一、加强教育学习,提高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要从抓好思想教育入手,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识乱收费的危害,树立以党为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思想,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二、广泛宣传,增强收费工作透明度。要坚持公开收费政策、标准、用途和程序,统一收费票据,实行收费上卡,以卡收费,接受人民群众和监察部门的监督。
三、快速解决“普九”缺口资金问题。“普九”缺口资金过大已成为诱发乱收费的重要原因,缺口资金得不到解决,必然对教育工作带来损失。采取积极可行的办法予以解决,使学校走出困境。
四、加大教育投资。要切合地方教育的实际,在落实分级办学和分级管理责任同时,逐步解决并提高公用经费,鼓励单位和个人集资、捐资,共同办好教育。
五、切实开展勤工俭学,弥补经费不足。要充分认识勤工俭学的意义,积极兴办校办产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六、加强对教师敬业和奉献精神的教育,进一步强化教师献身教育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禁止乱订课外辅导和复习资料,减轻学生负担。
七、严查重处,根治乱收费行为。继续深化校党政领导向党员和教职工大会报告收费情况制度,对违规收费的要严查重处,从严从快,绝不姑息迁就,绝不搞下不为例。以党政纪和法律的手段维护收费政策的严肃性,彻底根治一切乱收费现象,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王根学徐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