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底的延安车站,鲜花和掌声汇成了一片海洋,延安市政府及西延铁路公司正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延安号”机车命名暨投运仪式。这种新型内燃机车是穿行于陕北老区之间的一条致富路,延安人民和公司职工都对它寄予厚望。那么,机车的“灵魂人物”——司机长,又该由谁来担当呢?重任交给了刚被公司评为“十佳”个人的楚玉刚。
“国家把几百万的财产交给我们,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刚一走马上任,这个七尺汉子就镇住了大伙,整个机车组从此把安全看成了自己的生命线,仅两个月安全行驶已达两万多公里。可是“打铁先要本身硬”,楚玉刚开车近二十年,车型多次变更,“延安号”是DF40型机车,构造先进,与他以前开过的车型均有很大差异。原来掌握的业务知识需要更新,楚玉刚毫不含糊,学!一有空,楚玉刚就抱着业务书看,既使是刚上完最熬人的夜班,他也要先看会儿书再睡觉。车上配备的业务书满足不了他的需求,楚玉刚又利用出差机会去书店买。日积日累,他的业务书籍比做教师的妻子还要多。一次“延安号”出现严重的漏水故障,公司技术部鉴定后决定扣车,可楚玉刚凭着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的推测:只要投入运行,故障就能排除。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又亲自试运,果然圆满完成了任务。
乘务员就是靠车吃饭,身为司机长的楚玉刚深知这个道理,他常常退乘不下车,下班不回家,顾不上自己劳累了一夜精疲力竭,也要先把机车安顿好。盛夏的一天,“延安号”刚刚开出延安站不久,就发现冷却间一油管严重漏油,楚玉刚立即停车抢修,等忍受着高温处理完故障,他已是满身油污了。可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客车,楚玉刚顾不上洗把脸,又一头钻进了驾驶室。
楚玉刚爱车,也一样爱着他幸福的家。每次下了班回到家,活泼的孩子总是高兴地跑来迎接他,抱住爸爸的腿缠着他讲故事。可没等讲到一半,劳累了一天的楚玉刚就沉沉地睡去了,只留下端坐在小凳上的孩子独自纳闷:爸爸怎么一讲故事就打盹?和妻子结婚十年,楚玉刚竟没能和全家过一个团圆年,总是让妻子回去陪父母过。想起妻子为老人付出的比自己这个做儿子的还要多,楚玉刚心中十分欠疚。可到了下一个春节,眼看着公司人手紧,他就又一次把请假的话咽了回去。
在乘务员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年,他从未出过一次事故,还防止各类事故十余起,多次被评为先进,可面对领导、同事一个个翘起的大拇指,这个质朴的汉子竟红了脸,“咱不过是个普通工人。”倒是身旁心直口快的妻子加了一句,“就是心中有爱!” 实习记者 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