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许多夏季“坐月子”的陋习,既不科学又不合理,需加以改正。
一是不开门开窗。每年盛夏,总有许多产妇发生中暑,这与月子里避风的陋习有关。不少产妇在月子里穿长衣长裤,还包头,关门闭窗,热得大汗淋漓,也不开门通风散热。产妇由于体质虚,要防止着凉,如不能直接吹电扇等,但也不必一味“捂”着。
二是不洗头洗澡。民间传说月子里梳头、洗头会掉光头发。不少产妇在月子里,蓬头乱发,尤其在夏天,汗腺油脂分泌增加,身上有臭味,既不卫生,也易引起感染。因此,适当淋浴对产妇有好处,应依个人体质来定,产后3—7天后开始淋浴,水温在28度—30度,以淋浴为佳。
三是不下床,不洗脚。一些产妇在分娩后的一个月里除了大小便外,整天躺在床上,也不洗脚。这容易捂出褥疮,很不卫生,分娩后早下床活动,可促进子宫收缩及身体各器官和形体恢复。一般分娩3—7天内,应多卧床休息。7天之后可做产后保健操。
四是不刷牙。传说坐月子刷牙,会造成牙齿松动脱落。实际上食物残屑留在牙缝里,尤其是夏季,易诱发龋齿及牙周病。产妇只要用温水漱口刷牙,不要忽冷忽热,就不会引起“齿摇”。
五是饮食不合理。产妇坐月子时“红糖加鸡蛋”似乎一直是主食,其实这不符合科学营养。夏天人消耗大,肌体新陈代谢加快,应荤素搭配,多喝汤水,不用忌口,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以保证母婴有充分的营养。(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