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海春
树的历史久远流长,据考古学家推断,树与恐龙同时代生长,是地球上的活化石。可见,世上先有树,然后才有人。为了生存,人类的祖先猿努力站直起来去采摘树上的果实。慢慢地目光由俯视变成了平视,抬高了90度,在树的支持下,猿得到了升华便成为人。因此人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科学告诉我们,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科学又告诉我们,树吸进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树却越来越少,当树遭到破坏日了不好过时,人日子就会更不好过,这次长江洪灾已经充分证明了。1934年美国发生黑风暴风蚀土壤后,认识到“毁坏自己土壤的国家,最终必然毁掉自己”。1953年日本因森林破坏导致百年来最大的洪水,总结出“不能治山就不能治国”的道理。现在像日本这样发达的国家,为了维持自己国家的生态环境,完全靠进口木材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似乎经济越发达,科技越进步,树栽得越好,管理得也越严。有的国家因为砍几棵树,官司竟打到了议会。我国驻德国大使馆1983年扩建,因为所征土地上有几棵树,按照波恩条例,有关当局不准砍伐,就不得不修改房建的平面图纸,最后把原来设计的一座楼房,改成了三座小楼,这几棵树也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许多国家给树上“户口”,建起了资源档案,像管人一样管理树木,未经批准;没有采伐树木的证件,任何人无权采伐树木。因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保护得好,灾害也就少。
栽植树木,保护树木,国外有许多典范。例如日本规定增加汽车就要植树,工厂每增加一辆汽车,最少要栽一棵树。因为一辆汽车在一年内平均每行程1.6万公里,要排出3250公斤二氧化碳和大约1000公斤有毒碳氢化合物,此外它还会产生噪音,而树木正是天然的“消毒员”和“消声器”。印度规定造房要植树,西部古吉拉特阿然巴德市自治机关曾宣布了一项规定,凡要造新房子的人家,至少应先在房屋地基周围植树5株,方可得到有关部门颁发的施工许可证。印度尼西亚规定结婚要植树,爪哇岛和西冷地区,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为了更好的绿化、美化环境,当地政府规定,男女青年在结婚时要种植“夫妻树”,第一次结婚者必须植树2株;离婚后重新结婚者每人必须植树3株。举行婚礼之后,新娘新郎要在自己种的小树前发誓,要白头偕老,决不见异思迁。波兰则有条饶有情趣的植树规定,不论谁家生了小孩,都要种植3棵树,称之为“家庭树”。有的国家还流行一种森林食品浴。树与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似乎树可以带来吉祥,树可以净化灵魂,有了树就想到了未来,有了树就看到了希望。
去年长江洪灾,惊醒了国人:谁都知道树木的重要意义,谁都知道树是植物之灵,是生命的底蕴。一棵树是一个音符,一片树演示着人生的壮歌。树又是大地的儿子,把根伸到地心,靠枝叶接受阳光的抚爱、馈赠,或在平原布成绿网,或在山川织成绿带,或在荒漠掩映绿洲,或在水边投下倩影,树与大地亲密无间,从不抱怨土地贫瘠。“愧栽骨朵柳栽棍,杨条入地就生根”,“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充分显示了树的适应性和与大地的依赖性。树保护着土地,保护着人民,人民栽树,盼望着年年岁岁,五谷丰登。
树木能消夏。树木能防风,树木能益寿,树木能育人。我们应该精读细读“树木”这部书,探明哲理,树立思想,从中吸取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