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戏说之风何时休

2023年10月07日

文/杨志芳

尽管观众已经对过多过滥的古装历史剧颇有微词,尽管一些媒体也呼吁“降温”。但戏说这股“复古风”依然强劲不减。《雍正王朝》的片尾曲尚未散去,《战国》的刀光剑影声已清晰可闻。紧接着,《康熙微服私访记》的续集也“粉墨登场”。荧屏上打打杀杀,胡闹搞笑直叫观众看得呵欠连天,陡生反感:戏说之风何时休?

不可否认,较之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戏说题材更具娱乐性、观赏性。以火爆一时的《还珠格格》为例,剧情引人入胜,人物刻画鲜明,以情动人又不失诙谐幽默。再者而言,这类题材描写的多是官廷内发生的恩恩怨怨、悲悲喜喜,对观众而言,充满了神秘和悬念,具有很强的“卖点”。《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的不胫而走就证明了这一点。

应该说,“戏说XX”的出现和一些编导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不无关系。看清宫戏吃香,男演员清一色“大辫子”;换到唐朝戏风光时,丰肥佳丽耀眼夺目。一窝蜂地抢拍、套拍,其结果是类似剧情比比皆是,败坏了观众的胃口。这类戏时常莫名其妙地就打了起来,再配上蹩脚的配音,观众一眼便能看出演员的“花拳绣腿”。看多了,戏说片也就没了“人缘”这该怪谁呢?

戏说的盛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题材的严重匮乏。像《渴望》、《儿女情长》、《车间主任》等现实题材的佳作,一年才有三四部,对大多数时间守侯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岂能解渴?打开电视,充斥其中的多是成功的商人,精明的女强人,抑或都市白领丽人,这些豪华、唯美的“伪都市”画面,给人一种矫情和失真的感觉。真正的都市生活是平淡无奇又丰富多采的。关键是编导如何找准这个“点”。靠投机取巧或故意媚俗,终究是受不住市场考验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悲喜。“小中寓大”,这是现实题材影视剧的普遍共性。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影视剧的“戏说”,而是希望编导们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芸芸众生中去,那里同样有广阔的市场。我们生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天都会有新鲜的故事发生。只要用心去捕捉,肯定有所收获。倘如此,观众看到的就不仅仅是故纸堆里的旧人,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鲜活的面孔了。这何尝不是件幸事。

上篇:群众艺术的生命与活力
下篇:伊能静情动“四月天”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5/14/25623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