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缺憾:中国没有国花

2023年10月07日

文/一帆 沈玉勇

5月1日,本世纪最后一次国际盛会——’99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昆明拉开了气势恢宏的序幕。这是中国首次主办的AI级国际博览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等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后,来自世界各地90多个国家、地区的名花奇卉,多数在其花的“统率”

下,竞相向游客们一展芳容:日本的樱花,奥地利的爱都威斯,尼泊尔的红花杜鹃,朝鲜的金达莱,突尼斯的荷花,新加坡的卓锦·万代兰,瑞典的铃兰,英国的红玫瑰,古巴的蝴蝶百合花,西班牙的石榴花,法国的矢车菊,荷兰的郁金香,美国的玫瑰……

看着异国的国花,中国的游客禁不住发问:我们的国花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中国,尚没有自己的国花。

世博会前,国人已意识到了这个缺憾

国花,是一个国家在植物资源或传统栽培发展方面的一种象征,更是一个国家在文化积淀和精神风范方面的象征。因此,世界多数国家都选出了自己的国花。而地域辽阔、花卉众多的中国却没能选出自己的国花,这颇令人焦急。于是,在世博会开幕前,就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呼吁。

1999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施宗明先生在《人民日报》显著位置发表署名文章建议:我国国花应早日确定。施先生在建议中说,在世博会开幕前,云南省园艺博览局准备制作各参展的国花标牌,若不及早确定国花,我国作为东道国反而无国花标牌,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2个月后的1999年3月12日,人大代表、洛阳市市长刘典立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再次郑重向全国人代会提出一项议案——《关于尽快审议牡丹为国花的方案》。刘市长在方案中说,’99昆明世博会即将开幕,届时众多参展国都有国花“领队”,我国作为东道国,没有国花出席,不仅会使世博会逊色,而且会影响我泱泱大国的风范。

尽管建议和方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世博会开幕在即,而国花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评选出的一宗简单事,最终,我们还是把这个缺憾带到了世博会上。

群芳斗艳竞国花

其实,早在80年代初,国内曾先后举办过两次民间性质的花卉评比活动,第一次是梅花夺魁,牡丹屈亚;第二次则是牡丹称王,梅花位次……

然而,这些评比只是民间性质的自发行为,未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最后不了了之。

1992年,花木界专家陈俊愉在多家媒体上建议:中国应尽快评定国花。

陈俊愉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1994年春,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上,时任农业部部长的何康联合其他30多位人大代表,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建议》方案。方案得到了采纳,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全国国花评选小组制订了参评国花的三条基本标准:一是土生土长、地道的中国花;二是寓意明白,在文化积淀、历史渊源等方面能代表中国的风范;三是栽培广泛。根据这三条基本标准,最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牡丹和梅花。

究竟定哪一种花为国花,民意调查不一,争辩激烈。

支持梅花的人在列举出一大串梅花好处的同时,指出了了牡丹的两大缺点:一是栽培不广泛;二是花期短,“花开花落二十天”。而支持牡丹的人列举出一大串牡丹的优势后,又指出了梅花的两点不足:一、梅花带刺,非上乘之花,不能代表中国的风范;二、梅花季节性比较明显,“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哗众取宠之嫌。

激烈的争辩表面是对参评国花的竞争,实则是全国各地都在为自己的花争此殊荣。为了使牡丹能评为国花,河南省洛阳市于1994年6月份,成立了由当时的市长为组长的“牡丹争国花领导小组”。并与山东的荷泽市联手打出了“天下牡丹为一家,联合起来争国花”的旗帜,且游说北京、山西等10省、市联合成立了“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争国花办公室选派35名“使者”,奔赴全国各地,争取各省、市、自治区支持牡丹为国花。

与此同时,一些盛产荷花、菊花、梅花等花卉的地方也不甘落后,纷纷效仿洛阳市,为各自的花成立了“争国花领导小组”,到处游说,争取支持。

一时间,群芳斗妍争当国花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半年后,全国国花评选小组组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深圳特区)参加投标,评选结果是:赞成一国一花(牡丹)的有18个省,占58.06%;赞成一国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的有11个省,占35.48%。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全国国花评选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牡丹夺魁,大势已定,只待全国人大最后“册封加冕”。然而,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上,由于种种因素,农业部上报的国花评选结果没有通过,被搁置起来。

这一阁置就是几年,直到把这一缺憾带到世博会上。

牡丹无愧于国花

尽管牡丹尚未被国家以法律形式的“册封加冕”为国花,但在人们的心中,用她作国花是当之无愧的。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唐朝以来,牡丹早被人们为广泛的种植观赏,并相沿袭成俗,当作了国花。

1959年10月,周恩来总理视察洛阳时,听到洛阳牡丹濒临绝迹的消息后,曾指示有关领导: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赶紧抢救

在中日建交10周年时,中日两国决定各发行一枚邮票以作纪念,日本以其国花樱花作为邮票图案,作为对应,我国是以牡丹花作为邮票图案。

1997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曾出现一个场面:在荷花、梅花等众花的簇拥下,一朵盛开娇艳的牡丹花(人工)绽放在会场中央,这时,主持人朗声宣布:“中国国花牡丹,率全国各省、市的省花、市花,迎接香港紫荆花回归祖国大花园!”……

为了弥补牡丹“花开花落二十天”的缺憾,洛阳的园艺科技工作者经过潜心攻关,终于使今日的牡丹“花开早晚随人愿”,并且由原来的仅百余个品种增添到今天的560多个品种。在世博会开幕前,洛阳市特意选出了“青龙卧墨、白雪塔、玉赤心”等名贵牡丹送到云南昆明世博园助兴,让天下游客一饱眼福。

尽管如此,牡丹仍未被“册封”为国花。

谈及这些,洛阳市长、全国人大代表刘典立告诉记者:“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但随着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发展,人们需要一种民族的花卉来代表自己国家的品格风范,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也是泱泱大国,经过建国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已经步入文明、繁荣、昌盛的阶段,无论是出于国际交往的需要,或是顺应人民的意愿,都应该推出我们的国花”。

国人翘首盼国花。看来,评定国花以领群妍是时候了。

上篇:高考语文试卷令老教授“窒息”
下篇:减轻夜班反应有新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5/1999052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5/21/25642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