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燃烧的蜡烛

——记城固县工会主席高桂珍

2023年10月07日

“那是什么办公室呀!墙上架几根棍,棍上搭几片烂席,遇到下雨,外面下,里面也下,地上全都是明水。”

在高桂珍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付单人人造革沙发的办公室里,她说起了1991年3月上任时的情景。

“现在这办公条件好多了。”

“我刚来时,县工会绝大部分人年龄都比我大,都是在工会干了20多年,资历老,看俺又是个女的,大都抱着观望的态度。”

高桂珍是河南人,1968年插队到城固县毛家岭,后任县妇联主任、县计生委副主任,又到工会,在城固呆了30年,说起话来一会陕南音一会河南腔。

“我相信,以诚相待,会换得同志们对俺的支持。”

今年50岁的高桂珍,个头不高,身材墩实,圆脸上一副浓眉下嵌着一双有神的大眼,谈话间流露出自信坚毅的神采。

带着满腔的诚意,她和同志们一道商量工作计划,往往是一项工作拿出几套方案让大家讨论,提意见。对大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需要钱,她想办法给拨,需要人,她调;干部好学上进,报考函大,她给报销学费;自学成才的,全部聘用;干部职工及基层工会干部生病、死亡,她去探望、吊唁;工会干部生活上遇到困难,她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

“慢慢地,人们从心里接受了我。人心一齐,我开始每年突出抓一两个工作重点。”

高桂珍说话不快不慢,有板有眼。

1992年她突出抓组织建设和宣传,1993年抓经费收缴,1994年、1995年抓女工工作,1996年、1997年抓工会协管干部,1998年抓企业改制源头参与和困难职工调查。几十年来榜上无名的县工会,从1992年到1997年,各项工作先后十多次受到县委、地区工会,省总和全总表彰,去年10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工会县”。

“这成绩是大家的功劳,大家团结、实干、创新,才有今天。”高桂珍为自己有一批得力的工会干部感到自豪。

其实,大家的心里是有一杆秤。

“在经费收缴这个难点上,高主席抓得非常好!”县工会常委王军说。“1993年高主席重点抓经费收缴,按条条块块,将五六个或八九个单位编成一个工会财务互审组,选出组长,代表县工会审理各企业工会经费开支,督促经费上缴。全县共划分15个互审组,这15个互审组,对经费收缴起了很大作用,使经费收缴在省上一直排在前头。”

“特别是1997、1998两年,连续是汉中市经费上缴第一。1998年全省有7个经费收缴上50万的县,我们是其中一个。”担任会计、组织和建家等工作的刘庆明说。他告诉记者:“高主席来了后,工作抓得扎实、细致,每个月对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安排,并要求各人作出工作计划,根据计划进行考核。上任时间不长,筹划翻修了办公室,搞了一个比较像样的会议室,给我们创造了较好的办公条件。”

说起在工会工作8年的感受,高桂珍说:“要用情来联系群众。”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个商业企业进行柜组承包后,有几名职工四个月没领上工资,她与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座谈协商,使问题圆满解决;县药材公司袁谨昭患乳腺癌,医疗费开始只报60%,家庭难以承受,她多次去单位做工作,最后达到百分之百报销;县服务公司旅店张宝琴因病去世后,近万元医疗费解决不了,她到服务公司、到总公司协调,最终得到解决……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却使县工会在全县的影响一天天大起来。1997年县工会发出倡议:少抽一包烟,少看一场电影,伸出温暖的手,帮助困难职工,全县86个企业为困难职工捐资35.1104万元。

“现在俺们县工会的工作,就像蒸馍一样,热气直往上升。”

高桂珍对我这样说时,我的脑子里却突然蹦出唐代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望着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印痕,想着她在位卑言轻的岗位上所努力去做的一切,她不正像那吐丝的春蚕,燃烧的蜡炬吗?

本报记者杨令青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5/1999052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5/25/2564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