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世界在这里睁大了眼睛

2023年10月07日

在这个鲜花盛开的五月,春雨润泽了一个湿漉漉的日子。在太乙河畔、翠花山下这所中国规模最大的民办高等院校——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的校园里,盛开着张张笑靥。这天他们迎来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尊贵客人——28名驻华外国使节。

这么多外国使节同时莅临考察,专程参观一所民办高等院校,这在我国是破天荒的事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8名驻华使节及夫人一踏进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的校门,就受到了万余名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夹道欢迎。盛大的场面从校门一直延续到举行欢迎仪式的校礼堂,这使各位使节受宠若惊,嘴里不停地重复说着:“Thank your verymuch.……”

来到校礼堂,学生们把象征辛勤园丁培育自己的束束鲜花,献给了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师者,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此时此刻,著名的民办教育家、西安翻译培训学院院长丁祖诒更是感慨万千。他在致欢迎辞中激昂、自豪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在这样一个春机盎然的季节,在东方这片神秘而又古老的西部黄土地上,我们民办西安翻译培训学院迎来了一批来自五大洲的尊贵客人和朋友——28位驻华使节和夫人,你们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节日的欢乐,这是我们这个东方的民办大学莫大的荣幸!

学生代表冯玉洁同学也带着一份深深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代表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的13000学生欢迎来自不同国家的28名驻华使节及夫人的到来。你们的来访不仅给西译院带来了荣誉,同时也是古城西安的一件喜事。冯玉洁流利而纯正的英语致辞刚刚结束,就被国家贸促会的官员相中,当即拍板要录用这个学子到贸促会外联部工作。

是啊,这怎么不让大家喜悦、兴奋呢!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办学十二年来,在丁祖诒院长的精心管理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该院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逾万名学子的著名民办高校。同时,也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名字——东方的“哈佛”!

回首往事,西译院走过的道路不仅光辉灿烂,同时也充满艰辛。西安翻译培训学院从中国一所黄土地上的民办高等学校,发展成为全国最为著名的民办高校;从仅50平方米的校舍发展成为包括西区、南区、北区现在已达130,000平方米的校舍;从500元起家,发展成为拥有二亿元资产的大型学院;从一开始的简单的教学设备发展到拥有现代化图书馆及800多台电脑。直至今日,西译院已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这只有丁祖诒院长、西译院的学生和员工们才能够体会其艰辛的程度。今天这些尊贵的客人看到的一切无不凝聚着创业者的心血。而这换来了几万名心怀大志的高考落榜生成为真正的大学生,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西译院增添了光彩。

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始终顺应时代潮流,以改革开放为契机,高举“第二希望工程”的旗帜,没花国家一分钱,也没有接受过社会和财团的任何赞助,完全靠“以学养学”,从“白手起家”终于在全国民办大学中率先建成了拥有几百亩校园,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一所民办高校。

西译院的成就还在于其果断地摒弃了单一型人才的传统培养格局,创造并实践了一套全新的复合型教育模式,即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将专业理论学习与现代化技能培训有机结合的“外语+专业+现代技能”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教育模式和“全日制全住校全封闭”准军事化严格管理模式,西译正以其一流的教学设施和蜚声海内外的良好声誉,越来越引起了世人的热切关注。

外国驻华使节在参观西译院后,对黄土地上这所民办高校,在短短十二年时间里能创办出如此规模,一个个赞叹不已。阿塞拜疆的大使在晚间程安东省长接见中郑重而又深情地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在西译院的这一天。”他赞叹这里有中国一流的学生、老师和教学设备,回国后一定把西译院介绍给自己的国家,使他们的政府支持和加强与该校的交往。

俄罗斯文化参赞也盛赞西译院人才优秀,设施完善,表示他一定促成双方互派留学生这一具体的合作。

加纳大使等也纷纷表示愿意在今后和西译院加强合作,愿为该校及学生提供在国外的交流和深造的机会。同时,希望不断加强合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发展做出共同的贡献。

丁祖诒院长一边倾听着贵客的话语,一边介绍民办教育的态势。高等教育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大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由政府包办来实现全民的高等教育。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全国的高等教育必将历史地落在民办大学的肩上。在世界即将迈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就成为民办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崭新的热门话题。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多元化多级化的信息科学时代,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发达,正因为近代诞生了一大批以“哈佛”为代表的私立大学,既培养了一批时代的精英人物,又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才得以率先占领了高科技的制高点。因此,西译院被媒体誉为东方“哈佛”。虽然,西译院还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豪华校舍和雄厚财力,虽然还不具备国办大学的师资条件和科研力量,但是西译院正急步追赶着世界民办高校教育的发展大潮。

参观结束了,外国使节依依不舍地辞别了西译院的师生们。他们纷纷表示,不久将会再来。那时将是双方合作发展的起点。

当天下午,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在西安凯悦饭店热情接待28位驻华使节及夫人时说: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接待这么多外国使节不是政府安排的,是大使们慕名由北京直接确定的。陕西人民对各国大使的到来很欢迎。西译院的热情接待和欢迎也说明全国人民很欢迎。因为,西译院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在全国也是很有名气的民办学校。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实现了对中国民办大学零的突破,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东方的民学奇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学,既有过辉煌于世界的历史,就一定会有灿烂于世界的明天!

与会者在这美好的时刻,共同举杯,为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的今天、明天祝福。春天开不出鲜花何以对得起阳光哺育。这五月的鲜花必将在金秋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

致辞

尊敬的各位大使阁下,参赞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样一个非常诱人的季节,在东方这片神秘而又古老的西部黄土地上,我们民办西安翻译培训学院,迎来了一批来自五大洲的尊贵客人和朋友——28位驻华使节和夫人,你们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节日的欢乐,这是我们这个东方的民办大学莫大的荣幸!用我们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一句有名的话来说,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西译院这个盛大的节日里,请允许我代表西安翻译学院的13000名学子及1000多名教职员工,对诸位大使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你们的到来,是对我们“西译人”莫大的鼓舞!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东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东方的民学源渊流长,从我们孔子的那个年代起,教育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神圣的使命。我们西安翻译学院正是秉承了祖国的这一优良传统,始终高扬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爱和教育”。

办学十二年来,我们这所民办大学高举“第二希望工程”的旗帜,倾注于大批高考落榜生的高等教育,没花国家一分钱,也没有接受过社会和财团的任何赞助,完全靠“以学养学”,从“白手起家”终于在全国民办大学中率先建成了,拥有我们自己的几百亩校园,拥有我们自己的十多万平方米的校舍,拥有我们价值两亿元办学设施的万人民办大学。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万名大专和本科毕业生,成为全国民办大学的佼佼者。

各位大使想来看看我们这所刚刚起步就被某些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哈佛”的民办大学,其实我们深知,同已经有了300多年历史,并以培养了6位总统和许多跨国集团公司总裁而著称的西方“哈佛”,还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豪华校舍和雄厚财力,我们还没有具备国办大学的师资条件和科研力量,我们还仅仅培养了中等偏上的高等职业人才,但我们深信,我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实现了对中国民办大学零的突破,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东方的民学奇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学,既有过辉煌于世界的历史,就一定会有灿烂于世界的明天!女士们,先生们:

国民的高等教育是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大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由政府包办来实现全民的高等教育。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全民的高等教育必将历史地落在民办大学的肩上。在世界即将迈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民办高等教育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教育领域中,一个崭新的热门话题。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多元化多级化的信息科学时代,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正因为近代诞生了一大批以“哈佛”为代表的私立大学,既培养了一批时代的精英人物,又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才得以率先占领了高科技的制高点。我们这个东方古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起步阶段,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一大批民办教育工作者,凭藉着一腔爱国热血和两袖清风,乘改革开放的东风,相继创建了像我们西安翻译学院为代表的一批民办大学,填补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空白,急步追赶着世界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大潮。我们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已经为我们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有用人才,这也是我们对人类作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当年的张骞,从我们的古长安出使西域,踏出了一条古老而又传奇的“丝绸之路”,从此架起了一座历史上举世闻名的“欧亚大陆桥”,今天你们的到来,关心中国的民办教育,同样是为人类的文明、文化和教育架起一座爱的心桥。

为了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平,为了我们同一个地球村,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教育这个神圣的使命而继续奋斗!

最后,让我再一次代表西安翻译培训学院万名学子对各位大使阁下和夫人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谢谢!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5/1999052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5/27/25661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