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张木桩的“三靠”

2023年10月07日

本报记者柳江河

张木桩,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非金属总厂钳工。最近,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采访他,首先有几组数字吸引了我:

1994年到1998年,张木桩共完成工时51099小时,每月按204小时的工作量计算,他已完成二十年零八个多月的工作量。

1995年到1998年,张木桩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自搞小改小革项目三十多项,自制小工装夹具等十余套。

张木桩连续7年是公司级优秀共产党员、连续8年被评选为公司级先进个人、连续5年被评为公司级劳动模范。

这几组数字真实地记录着张木桩在西飞公司走过的路程。

在生产车间,我见到了张木桩。他五十开外,中等个儿,背有点驼,人清瘦、分头,一口的陕西话,有时也能冒出几句京陕话。为人随和、憨厚。

张木桩曾是空军地勤人员,年轻时就迷恋上飞机工业这一行。1969年,他来到西飞,干上了非金属钳工,这一干就是整整30年。他就像打进地面的木桩,没有挪动一步。他说: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热爱,才能干好。我的名字决定着我的特点。

张木桩5年完成了20年的工作量,这绝非一朝一夕能干出来的,他有自己的绝招,那就是“三靠”。

一靠争分夺秒。时间对张木桩太宝贵了,他连续21年没休过事假、病假,就连他兼任考勤员,每月可以换休两天,他也没休过。职工们说:张木桩一旦干起活来,时间抓得特紧,就连上厕所,不是快步疾走,就是一路小跑。来了急件,交给他准误不了事。中午吃饭,他跑到厂门口买两个饼,等走回车间,一顿饭就吃完了,接着又干,他的工时完成量在车间是最高的。

二靠加班加点突击抢件。张木桩工作起来真有点像“拼命三郎”。一次,为了赶制一批急待装机的复合材料零件,他一连站立工作了一天,腰痛病使他大汗淋漓,他硬是强忍着痛,抢干这批急件,一直干到深夜三点多,连续工作达16个小时。第二天,他仍照常上班。工友们劝他回去休息,他说:加班的活都急,我行。说完又埋着头干自己的事,就像钉在那儿的一根木桩。

三靠勤思考、勤动脑加巧干。张木桩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绝非就是那种只知低头蛮干的主儿。他完成工时高,与他爱动脑子搞小改小革有关。在工段,他给我看了许多小改小革的工夹具,看似简单,但你不动脑子,绝对做不出来。张木桩干活还讲究“巧”字,也正是这样,干同样的活,他总比别人多出活一倍乃至几倍。有的别人干不出来,他能行。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特殊,制孔中存在着分层、劈裂、掉渣等难以解决的技术难点。张木桩靠多年的工作经验,靠勤动脑子,经过对刀具、加工参数的精心选择,对加工工艺的精心试验,反复实践,终于摸索出一整套加工技术,解决了碳纤维复合制孔技术的难题。他又将这一绝技毫无保留地教给徒弟,并整理出文章,刊登在公司《传绝招、献技艺》一书中,让更多的人学习 掌握。

上篇:北照公司一季度效益大增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6/1999060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6/01/25666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