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何“劣质”驱逐“优质”

——关于“绿色照明”的话题

2023年10月07日

5月26日至28日,西安陕西省能源中心举办的“绿色照明”产品技术展示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数十家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具等,吸引了众多企事业和消费者止步观看、咨询,把个窄窄的许士庙街搅得热闹异常。

“绿色照明”是指通过使用高效节能光源和电子整流器、照明控制设备以及高反射灯具等照明新技术产品,以达到节约照明用电、减少发电对环境污染的形象说法。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我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以来,宾馆、商厦应用节能灯的比率较大,而工厂、学校及居民家庭应用比率较小。

在展示大厅里,不少人围着不同的节能灯生产企业发出同一询问:“节能灯的寿命怎么那么短?”据省能源中心工程技术人员分析,从微观看,目前我省市场上的节能灯和电子整流器大多数是低功率因数和高谐波含量以及无延时启动的低档节能灯和电子整流器,产品质量均较差。由于低价位劣质灯充斥市场,造成一些消费者认为节能灯“节能不节钱”。有些新生的个体小企业利用从国外当垃圾进口的废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和灯管生产企业的废品组装成紧凑型荧光灯,以非常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倾销,致使国内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根本无法与其竞争,使劣质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去,造成生产优质品的企业逐渐丧失了与劣质品的竞争能力,以致于形成了优质高效照明产品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的恶性循环。

这一现象,被称为“格雷欣法则”,是十六世纪英国政治家汤姆斯?格雷欣提出的。在我国最早介绍这一法则的是马寅初先生。他这样解释:如果向市场上同时投放两种成色的银元,那么,成色高的银元就自然被人们储蓄起来,逐步退出市场,而成色低的银元反而被人们反复抛向市场,这样一来,最后市场上只剩下劣币在流通了。

 据调查,国内企业生产一只质量较好的紧凑型荧光灯,成本至少在25元左右,售价为30元左右,其寿命3000至5000小时。而目前,充斥市场的大部分劣质产品的批发价格最低的只有6元至7元,消费者反映使用寿命只有2至3个月,所以,买上两次便不再买。按产品寿命周期计算,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劣质产品,其花销将是购买较好产品的2—2.5倍。同时,相当于1只高质量产品寿命的10只劣质产品,将消耗几倍于好产品的原材料。由此可看出,大量的劣质节能灯充斥市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加重。看来,要想让“绿色照明”“火”起来,必须解决好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本报记者杨令青

上篇:没有了
下篇:我省“三夏”工作全面展开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6/1999060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6/03/2567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