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明洲) 中共延安市委把推行厂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做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积极开展试点,努力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今日省上在延安市召开现场会,介绍他们的经验。
延安是革命老区,下属的县区多属于贫困县,企业少而小,在县域经济中比重不大,而县区的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一般都占到三分之二左右。针对这特殊的市情,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在企业认真推行厂务公开的同时,积极地探索在县区进行政务公开的试点,并确定了吴旗、志丹、宝塔、甘泉4县区,以及市教委、工商局、公路总段、延安中学、石化局、热电厂、柳林乡等14个基层单位开展“公开”试点。为了支持市总工会抓好“公开”试点工作,今年初市委书记高宜新多次同市总工会主席和分管同志讨论研究,并亲自动手修改实施方案,给市总工会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推行“公开”工作试点中,延安市始终围绕“对权力进行制约”这个核心,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在规范的办事程序、规范的办事标准、规范的办事结果和规范的领导行为这个轨道中进行。经过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一套做法和制度:一是“八公开一监督制度”。即重大决策的制定、选人用人、财务管理、车辆修理、公物购置、接待费用、利益分配等统统公开,一律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每年坚持召开一至两次市、县(区)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那些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三是职代会评议领导干部制度,评议结果要进入档案,作为任用干部依据;四是市、县(区)、乡(镇)和机关单位一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制度。目前,延安市企业的厂务公开、学校的校务公开,以及政府政务公开的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在先走一步的吴旗县,已形成一个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机关单位实施公开,职工群众开展监督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4月下旬县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的职工大会和全县职工代表大会先后召开。仅乡镇、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就公开各类政务工作120多项,提出各类意见与建议1340条。延安市总工会今年发通知在市、县(区)工会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之前,就率先垂范;在市总机关由先实行“八项公开制度”,做到公开用人制度、公开财务制度、公开分配制度、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接待费用和机关购物也是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据统计,市总工会的接待费1997年为18万元,1998年3月到今年2月下降为1.3万元,一年共节约招待费16.6万元。政务公开不但节约了经费,也带来了延安市工会工作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