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今年以来上下推行的厂务公开制度,无疑将加强企业薄弱的民主管理工作,作为我国企业改革和民主建设的一件大事而载人史册。
就陕西而言,4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电视电话会议,为在全省全面实行厂务公开进行动员部署,渭南、安康、西安等地市也接连开会,办培训班推动工作,企业上下也都纷纷动作,形成了历年少有的热情。但职工们对此却不无担心,他们最大的担心是——
厂务真能公开吗?
正如改革是一种利益重新分配调整一样,厂务公开作为民主管理的一种形式,必然要涉及到许多管理者的利益。因而职工的担心并非多余。
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日前推出《关于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实行厂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可再好的政策也都有人执行。在如今这种监督条件下,不能不承认难度不小。陕南某国企厂一位副书记就公开在推行厂务公开上提出:厂务公开不能什么都公开,公开不等于大曝光吗?有这种胆量公开表示责难的不多,但在领导层中,表面拥护内心抵触的怕不在少数。
职工们疑虑的不是政策,而是厂务公开能否落在实处。
本报就曾收到咸阳某化工厂子校一位署名“木子”的来信,他在信中说:村务公开的宗旨是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厂务公开也应当这样。然而就日常和他人闲聊,听到赞颂单位领导真正清白的有多少,倒是从报上看到反贪局长会上讲反贪振振有词,会下搞贪污不择手段。所以公开领导的“清白”也是领导最头疼的难关。
其实广大职工最担心的能否真正公开还是监督问题。一位职工对记者就直言不讳地讲,要真正公开,就必须有强大的监督,可是在厂长经理基本上一手遮天的企业里,在天天讲下岗的企业里,谁敢和厂长打破砂锅问到底,或许还来不及听厂务公开、监督人家就被以堂而皇之的理由被赶下岗了。
勿将公布当公开
《阿Q正传》上当革命军进城的传言一来,城乡上下便都“咸与维新”了。而这维新在未庄便是有人戴了“柿油党”的桃子,砸了静修庵里的一块龙牌而已,中国百姓吃形式主义亏不少,中国百姓受虚假的害更多。在农村,一些村务公开几年不变,一次写在墙上便万事大吉,负担“明白卡”让农民反而更糊涂了。因而企业职工对厂务公开走上形式主义之路不无担忧。
实际上这种担扰并非多余。推行厂务公开才数月,编辑部收到歌颂其企业早几年已公开了的有之,成效显著的稿件已不在少数。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并没有真正领会厂务公开的实质,以为公开的目的是公布,只要公布了,也就公开了,其实公布仅是公开的组成部分,公开仅是结果。但操作过程,民主参与才是公开的实质。试想当决策失误,最后让大家知道赔了多少钱还有什么意义,假若领导人整日花天酒地,仅是公布一个吃喝数字,职工又能奈何。
不信东风唤不回
在多年来只抓物不管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颇之后,我们开始重视发挥人的积极性了,这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此举无疑会推动国企在进入扭亏攻坚战中增加利器。
“通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句话用在形容厂务公开上同样恰当好处,相信上有党和国家的决心,下应职工的迫切要求,一切由梗阻都会逐渐得到克服。职工一旦真正发挥主人翁作用,厂务公开落到实处,国企会有一个明媚的未来。
本报记者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