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科索沃危机的升级涉及许多方面,但美国再次发了战争财成为最大的赢家却是实实在在的:军火商获利不菲,道·琼斯指数连创历史新高,在与欧元的第一回合较量中美元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首先,美国的军火商是直接的受益者。当北约执着地向南联盟倾放炸弹的时候,美国的军火商正偷偷地乐,对他们而言战争就意味着发财。鉴于军火市场的特殊需求关系,美国需要不时地制造实战机会,来展示和炫耀其精良的武器装备,这也是它不断挑起事端的原因之一。空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扭转了冷战后一度有过的化剑为犁、全球裁军、削减军备的势头,必将加剧新一轮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各国的军费预算必然回升,决定了美国无疑是最大的战争赢家。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费支出国、军火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1999年的军费支出为2762亿美元(2000年增长为280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支出的1/3,居世界首位;美国生产了全世界60%以上的军火,1997年世界防务产品销售额排前10名的生产厂家中,美国占据了7家,总销寄额为575亿美元;美国军火出口额占全球军火贸易的近一半,国际武器交易额已连续3年上升,1995年至1997年期间武器交易额增长36%,达到460亿美元。据估计美国军工企业今年的利润将普遍增加10%左右,这些企业的股票也因此暴涨了20%以上。
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美国的军用飞机充分展示了其超凡的魅力,贝尔格莱德成为美国B—2隐形轰炸机的实验场。尽管有报道说美国在空袭中耗资数亿美元,但与随之而来的雪片般的军火订单相比,只不过是付了少许的广告费而已。
其次,战争引导国际资本到美国寻求避风港,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续演了美国股市的神话。与南联盟的水深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经济一片繁荣景象,股市连创新高,这与巨额“资金难民”的流入不无关系。美国金融市场目前有5000亿美元余资,这些余资是从受金融危机困扰的亚洲、拉美流入美国的。
资金的流入还维持了美元的强势,强势美元又使得进口产品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来说更为便宜,进而提高美国劳动生产效率,使美国企业推出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更有竞争能力。尽管自从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连续3次降低了利率,但却不再为通胀问题牵肠挂肚。
3月29日道·琼斯指数一跃突破了万点大关,实现历史性的飞跃。不可否认,美国股市的欣欣向荣有其一定的内在动力,但经济学家也注意到,美国股市的欣欣向荣,有相当程度得益于科索沃危机。随着科索沃危机的升级,美国以外的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人心不稳,投资者便自然将美国市场视为安全港,怀着逃难心理,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美国市场,使得股价上扬,债券收益率下降。此外,战争对美国军火及其它商品的需求与潜在需求刺激了美国实质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股市中的泡沫成分,为其进一步上扬提供了理由和空间。
最后,科索沃危机帮助美元在与欧元第一个回合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巩固和强化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亚太经济时报》1999年5月9日李永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