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贵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培育出一方风味独具的饮食,秦岭、巴山拱围的汉中便培育出遍布城乡的酸辣味浓郁的面皮。面皮是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北方少米,面皮都是用麦面制作的;南地多米,但无制做面皮的手艺。汉中处于南北过渡地带,稻麦兼有,麦、米面都可做,尤以米面皮著称。乡间家家会做面皮,女人不消说,男人里面也高手众多,大概这能算汉中一绝。
汉中面皮,即把大米用水浸泡到不硬不软时,磨成米浆,然后把米浆均匀地摊到笼布上,旺火蒸5分钟即成。将蒸好的面皮翻倒在案子上,晾凉抹上菜油切成细条入碗,配点豆芽或菠菜,再调人盐、醋、酱油、姜汁、蒜泥、芥茉、味精、香油、油泼辣子等近20种调料,拌匀便可食用。吃时别有一番风味,浓浓的米香带着酸味,软溜溜的带着坚筋,越吃越想吃。夏天凉吃,清香凉爽;冬天下笼即食,可驱寒生热。凉吃或热吃,都让人胃口大开,精神一振。
面皮既可当主食,也可作菜肴,不论城乡,无论寒暑,都是汉中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80年代以后,经营面皮的小吃遍布大街小巷、路边村口,尤其是早晚街道两侧,简直成了“面皮世界”。“面皮”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家赛过一家,唱戏一般;面皮店食客盈门,“吃客”或坐或蹲,开怀大嚼,其阵势蔚为壮观。最有意思的是吃面皮的多为一些俊男靓女,女郎尤甚,她们一走进面皮店,嘴边不留下红圈圈,额头不挂些汗串串是舍不得放下碗的。过去,这种“下里巴人”的面皮登不了大雅之堂,如今在豪华酒店的宴席上,面皮已成为食客们叫好的一道鲜味。我的一位西安朋友,每次来汉中,尤喜吃面皮,一日三餐,非面皮不吃,过不足“面皮瘾”是不回省城的。信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又想吃你们汉中面皮了,辣辣的,酸酸的,香香的,味道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