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关河道巷。7岁入私塾,后在宏道书院、关中书院深造,1902年考中举人,因讥议时政遭通缉,后逃亡上海。
1906年4月,于右任赴日本结识孙中山,8月加入同盟会,被授以长江大都督职,负责上海一带同盟会事务。第二年回国,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抨击时政,鼓吹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于右任为交通部次长。1918年8月,于右任回三原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讨伐军阀陈树藩,坚持四年后又辗转到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并聘共产党人任教,培养革命青年。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于右任当选为委员。次年刘镇华围西安,他亲赴莫斯科敦请冯玉祥回国,于9月17日与冯率部五原誓师,任国民联军副总司令,率军人陕,11月下旬解西安围。1930年12月,国民党四届中央执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推选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
1949年11月29日,于右任到台湾。五十年代中期,他曾托人给在西安的原配夫高仲林及长女芝秀寄来六百元台币,高仲林母女也托友人捎去书信及于平时爱穿的布鞋、布袜。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病逝于台北,其遗物铁箱中的一张纸上写着一首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