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4月下旬到5月底,渭南市临渭区职工物价监督检查总站开展了“面袋子”专项检查活动,检查结果表明,该区面粉销售价格平稳,但由于缺斤少两现象比较普遍,不少粮食经营门店存在“变相涨价”的价格违法行为。
渭南市临渭区职监总站先后在27家粮油经营门店现场取样抽查了21个厂家生产的37个品牌共1200余袋面粉,发现市场销售的面粉价格比较平稳。但是在检查的27家经营门店中,只有一家在销售面粉时没有缺斤少两行为,其余都不同程度存在缺斤少两问题,比较严重的有8家。在抽检的21个厂家中,有16个厂家生产的面粉存在缺斤少两现象,比较严重的有12个厂家生产的13个品牌,每袋短缺在500克以上的有一个品牌,每袋短缺在500克以下、300克以上的有6个品牌,每袋短缺在300克以下、200克以上的有6个品牌。造成缺斤少两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面粉生产企业的经营思想有问题,他们不在加强管理、提高技术上下功夫,而是用短斤少两来获取非法利润;面粉经销者则为了贪图小利,公然违反国家的有关法规,甘愿助纣为虐,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本报记者田勇刚